春秋战国天下十豪,除老子和孔子外,能想到的恐怕不会超过3个!
迪丽瓦拉
2024-11-16 18:20:02
0

原标题:春秋战国天下十豪,除老子和孔子外,能想到的恐怕不会超过3个!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侯混战,天下纷扰,百姓涂炭。

所谓乱世出英雄,为了平息纷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圣贤人才,他们钻研治国之道,穷究古今之变,到处游说讲学,宣扬自己的主张,收授门徒,开宗立派。

《吕氏春秋》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十人罗列而出,称为“天下十豪”。他们分别是老子、孔子、墨子、尹喜、列子、田骈、杨朱、孙膑、王廖、儿良。

一、老子贵柔

老子,又名老聃,楚国苦县人,也有说是陈国或宋国人。他曾在周王室担任守藏室史(即国家图书馆主任),博学多识,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主要是思想是“道”。【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他认为,宇宙万物的根本是无为,人君治国也应当顺应自然,不加干涉,则天下自治。

他主张【贵柔处弱】,并以“水”为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有人说,老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思想,反应的是尧舜时期的治国形式。人们以部落的形式聚集生活,同劳同食,没有阶级区分,部落首领只负责简单地协调分工即可。

著有《道德经》一书,共计5000余字,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二、孔子贵仁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主张【为政以德】、【天下为公】,将社会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建立一个严格遵守等级制度的“大同”世界。

他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治国之道。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最深,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动力来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

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和弟子的行为谈话记录下来,整理形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经典。

三、墨子贵兼

墨子,名翟,宋国人,出身平民,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初学儒术,后弃儒自创新说。他仍然宣扬“仁”政,但反对儒家的天命和等级制度,主张“兼爱”、“非命”,认为【人不分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只要积极努力,每个人都能达到富贵,国家也能实现治安。

墨子主张节俭,反对奢侈,认为儒家的久丧厚葬于国民无益。

墨子非常注重讲学,广收门徒,积极游说各国,推销自己的治国理念,与儒家并称“显学”,是先秦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之一。

墨子死后,他的弟子根据其生平事迹和谈话语录,整理形成《墨子》一书。

四、关尹贵清

尹喜,是周朝的函谷关守将,又名关尹子。他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称为“文始真人”,是道教“楼观派”的祖师,也是第一位在武当山传播道家思想的人物。

老子西出入秦时,就是在函谷关受尹喜所请,留下《道德经》五千言。所以,他也可以算作是老子的弟子。

尹喜的思想与老子类似,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追求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清”,即静、净,动如水流、静如悬镜。关尹“贵清”的思想对中国的“清静”文化有很大影响。

后世流传有《关尹子》九篇,据说为尹喜所著。

五、列子贵虚

列子,名御寇,郑国人,生活时期介于老子和庄子之间,是道家学派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列子隐居郑国40余年,不求名利,专心著述讲学,弟子众多。

他主张清静无为,冲虚自然。虚者,有无皆忘,属于精神境界的问题,其根本精神是要消除执著,实现心灵的自由,使生命的存在获得无限的意义,达到无心之境。

在《列子·仲尼篇》中,他借龙叔之口说,【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就是强调要摆脱现实生活中的贵贱、荣辱、得失等差别,认识到万物齐一,达到冲虚自然的境界。

现存《列子》一书20篇,但一般学者认为原著早已散失,现金流传《列子》为后人伪造。

六、陈骈贵齐

田骈,又称陈骈,齐国宗室,是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与同时期的法家代表慎到类似,推崇依法治国,却又过分强调君主的权威,认为权力是施行法治的关键因素,而忽视人的作用。

田骈的主要思想可总结为一个“齐”字。他认为万物是一致的,要求摆脱各自的是非利害,【齐万物以为首】。他的这种说法后来被统治者作为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旨而发扬光大。

他的代表作是《田子》。

七、阳生贵己

杨朱,又名阳生、杨子,魏国人,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

杨朱的学说独树一帜,说是道家学派,其实与老庄也不尽相同。他的思想可归结为“贵己”和“全性保真”。

“贵己”的意思是天下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一切都以“我”为贵,不能使自己受到伤害,所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

“全性保真”的意思是要顺应自然,保持真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拘束自己,但也不能贪得无厌,伤害别人的利益。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的学说乍看自私、堕落,但他其实是从另一个极端的角度,建立一个“人人为己、互不相侵”的太平世界。

八、孙膑贵势

孙膑,兵圣孙武后裔,齐国人,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

孙膑认为战争是解决国家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反对穷兵黩武,强调先富国后强兵,争取民心,【事备而后动】

在战略战术方面,孙膑提出“势”的思想,要因势、造势,知己知彼,充分利用敌我条件,造就有利局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战国时期非常有名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在孙膑的巧妙指挥下,以弱胜强,取得胜利的,也奠定了齐国崛起的基础。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记录在《孙膑兵法》中,此书大约在隋唐时期散失。1972年,我国在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汉墓出土了一份竹简本的《孙膑兵法》,使得这本兵法重现于世。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损坏严重,兵书残缺不全。

九、王廖贵先

历史上对王廖的记载较少,只有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由此可推断王廖应是战国时期某国的一位名将。

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是讲究料敌于先,先发之人,将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十、儿良贵后

儿良,又称倪良,战国时期赵、魏的将军。

儿良的主张与王廖相反,主张后发制人。他善于总结作战的经验教训,以利在后续战争的获得胜利。

他著有《倪良兵法》,西汉成帝命人校勘兵书,选出十三本最好的兵法,《倪良兵法》位列其中。

作者简介:

我是今青,一名文字爱好者,愿与你一起品读历史,分享人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