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李秀成供词原稿公开,被曾国藩删除的2万字,暗含被俘真相
迪丽瓦拉
2024-11-16 19:26:19
0

原标题:62年李秀成供词原稿公开,被曾国藩删除的2万字,暗含被俘真相

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的头号人物,他在与清军和洋枪队的战斗中曾多次胜利。就是这样一位太平天国的主力将军,却在被曾国藩俘虏后,屈膝投降写下供状。从此,他被人视为叛徒。

在《历史研究》中,戚本禹就对他这样评价说:"忠王不忠",并评判忠王李秀成没有将领气节,这也是供词未出前后世人们的普遍看法。

直到1962年,曾国藩曾孙曾约农进入台北世界书局拿出一份李秀成写出的供词真迹,这种说法才被人推翻。这是百年前李秀成被俘后向曾国藩亲手写下,它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还曾被人苦苦找寻。

曾约农先生抛出的这份重磅史料,引起了各方热烈轰动。著名太平天国史学家罗尔纲先生还依据这份供词,将自己数十年研究出的《李秀成自述原稿》进行了全番调整,可见这份供词所包含的内容之深,意义之重大。这份李秀成亲笔写下的手稿更是揭开了当年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忠王李秀成之死

李秀成于1822年出生,在金田起义时参加太平军,由于出色的能力成为了主要军事支柱之一,因此被封为忠王。

1864年初,由于湘军的不断逼近,太平天国的领土已经逐渐缩小到天京一隅。曾国荃部队围城后,李秀成率领20万兵力兵力多次进攻为突出重围,但迟迟攻不下来。

同治三年,太平天国最后的一层堡垒——天京城墙在炮火下轰然倒塌。彼时,李秀成正率领千人兵众利用清军的服装作为掩饰,来护着幼天王逃脱。清军的大半部队被派去城内,只剩下驻扎在城门筋疲力尽的兵卒,因此暂时没能将他们拦住。

在逃跑途中,李秀成将自己的好马让给幼天王,普通的马脚力太差,因此只能先躲避在村民家。因为这样他被乡民认出,报给了湘军

李秀成被作为俘虏押送到曾国荃面前,因为他曾杀过不少湘军大将,所以曾国荃一见到他便不想留下性命,曾国荃命人准备好利刃铁椎等,欲直接将他活剐。

这时在湘军幕僚的劝慰下,李秀成被押上囚车送到曾国藩处。在曾国藩的诱导下,李秀成也并未宁死不降,他感到一丝生机,于是写下供状。

这纸供状共写了九天,有大约5万字的内容,主要回顾了太平军内的情形以及一些战争总结等。他还向曾国藩承诺,如果他得以苟活,就可以写信召集太平军剩下的部队来归降。当时太平军大势已去,此举同时也可以保住部下的性命。

曾国藩如愿以偿得到他想要的供词,目的达到后,却立刻就翻脸了。在李秀成被俘后的半个月,供词写完没几天,曾国藩就下令将他处死。

亲笔供词内容

李秀成作为曾经的一代豪杰,他很有技巧性地写下曾国藩想要的东西,在供词里如实地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一些状况。

这份供词于朝廷来说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然而曾国藩在接到供词后,就与幕僚闭门删改,将5万多字删减为不到3万字,最后呈上这个版本供人传阅。

那么被曾国藩删掉的2万字里李秀成供述了什么,又暗含怎样的真相呢?

在李秀成的供词中,主要是回顾太平军以往战争经历。他常年在军中驻扎,了解许多军事内容,于是用自己的角度分析阐述了天国十误,如天京变乱、二次西征等等。李秀成作为首脑人物,自然知晓许多天国内情,也在供词中反映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辛。

例如他对对洪秀全族弟干王洪仁玕的不满。天京变乱后,洪仁玕被提拔为首席辅政大臣,他提到:"洪仁玕到天京还未满半月,就被封为军师,赐号为干王",而在李秀成眼中,他才属于卫国功臣的级别,洪仁玕并无资格,相反还会牵制诸王。

当时淮军了解这一内在矛盾后,澎湃人劝李秀成造反,但被他拒绝。洪秀全也因此对他百般提防猜忌,不断差人去前线监视,李秀成的家人也被扣留天京。这件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太平天国内部已经逐渐分崩离析,失败已是必然。

但在曾国藩看来,他需要供词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他人之口宣扬自身的功劳,因此无关紧要的可以保留,而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反应则必须删去,毕竟历史只能由胜利者来书写。

他删减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曾国藩对李秀成供词的诱导。虽然曾国藩是假意饶恕,但此举传到朝廷会被其他党派指认为姑息养奸,留下把柄和后患。

第二,李秀成对于太平天国最初军纪良好、以及得民心的宣扬。天国永远站在朝廷的对立面,若是得民心那将置朝廷于何地?这些内容自然不能留下。

第三,李秀成于淮军的指责。李秀成后期经常在江浙一带,交战时他对淮军的战斗力非常鄙视。而淮军将领李鸿章同属于独立于清朝经制兵的范畴,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必须删除。

第四,天京城内的实际情形。李秀成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天京城实况。后期城内战兵已经非常之少,留守的皆是老弱妇孺,基本只剩下一个空壳。这过于客观的阐述,不利于曾国藩宣扬的太平军强大,湘军与之作战的艰苦,无法壮大自身功劳。

第五,洪秀全死亡真相。据史学家考证,洪秀全的实际死因是病死,而曾国藩将他改成服毒自杀。原因在于朝廷对于洪秀全的愤恨,如果他的死因与清军无关,不能解恨。改为被迫服毒后,在政治上就有了一些诛杀异己的意味。

历史纠葛之因由

李秀成作为天国将才,也令曾国藩有过欣赏之意。可在李秀成提供这份信息量巨大的供词后,为何还是难以逃脱被杀的命运?对此学界普遍认为有三种说法。

一是李秀成作为敌军将领,他的存在始终是个威胁。若是效仿三国时期的姜维,假意像曾国藩投降后,再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但这种说法要结合当时境况来看,显然不太可能,这种计划太过浮于表面。不仅太平天国已经逐步瓦解、无法成事,曾国藩也不会给他留下这种机会。

二是为了遮掩当时湘军施下的暴行。传说天京众王府储存着大量财宝,而这些财宝早就被朝廷以及地方封疆大吏默默划分。湘军攻破天京后,曾大肆烧杀劫掠,曾国荃在进城后也确实抢占了许多财富,以致于后来上缴的只是很小一笔。为防止李秀成进京后将这件事透露,只能将他先行处刑。

三是李秀成曾怂恿过曾国藩为帝,这也是能让人比较信畏的说法,罗尔纲先生也在《太平天国全史》中提到这段往事,还经过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亲口认证过。

但对曾国藩来说,他并没有称帝的念头和想法。而李秀成的这句话一旦经众口传出,在他不想与朝廷作对的情况下,将会成为催命符。

反观李秀成其人,将他的"不忠"的帽子摘除后,就客观事实来看,他不仅有军事才能,还有爱民之心,只是输在了军备武器上以及人心把控上。这些客观制约,造就了他的失败,历史也无法再重来。

现今曾约农先生所交的这份亲笔供词稿,虽然不完整,也还是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许多依据。无可奈何的是,那些被销毁掉的部分,也终究只能成为未解之谜,这将是一大遗憾。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条荔枝道,承载了多少送往长安... 又到荔枝飘香时。得益于现代冷链物流技术,千里之外的枝头鲜味隔日可达。回望古代,荔枝的运输堪称一场与时...
原创 隋... 杨侗(604年-619年),皇泰主,字仁谨。杨侗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之子,隋朝末代皇帝之...
原创 公... 时间,究竟都去哪了?常常我们会抱怨时间飞逝,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却仿佛什么也没留下,只是匆匆而过。每当...
原创 最...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有一位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汉武帝的嫡长子,足足担任了30年的太子。他的一生...
原创 3...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凭借其卓越的才华与深远的眼光,他在民国那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
原创 他... 1978年,宋任穷的调任令他感到意外,他从七机部被调至中组部担任部长,而他对此心中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
原创 洪... 洪武时期,高丽是如何摆脱元朝的控制,同时又试图避免明朝的过度牵制的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
原创 秦...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秦国的统治手段实际上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这两...
东周时期贵族饮食考古发现:女性... 中新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考古研究领域,古人的饮食方式、习惯及其变迁,广受学界与公众关...
原创 王... 在三国时期,孙吴的存在感相对较弱,尽管其统治在江东稳定了多年,但与蜀汉和魏国相比,其历史的参与度和影...
【抗战胜利80周年】追忆台湾“... 近日,在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荣誉会长萧开平带领下,中新社记者走访位于台湾屏东佳冬乡的萧家古厝,探访...
原创 为... 丁宝桢是清朝晚期赫赫有名的廉洁官员,被誉为清官典范之一。作为晚清少数几位秉持正直操守的官员之一,丁宝...
原创 毛...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提到毛主席的晚年,不禁让人心生惋惜与沉痛的感慨。那时,他的人际关系...
原创 从... 刘邦年轻时,整天无所事事,东游西逛,完全不在乎家里一切。父亲刘太公看到儿子这样日复一日的混日子,内心...
红色故事绘丨《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原创 神... 1986 年盛夏,四川广汉鸭子河畔的考古现场被一场暴雨笼罩。当考古队员掀开层层夯土,两座堆满青铜器的...
原创 他... 朝鲜战争爆发71周年之际,电影《长津湖》上映,生动再现了志愿军在激烈战斗中的坚强意志。影片展现了志愿...
原创 从... 在三国历史中,蜀汉的五位名将中,除了马超的死亡年岁被《三国志》明确提到,其他几位名将的出生年份和去世...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彭湃》 红色故事绘—每日荐读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学好“四史”,永葆初心、永担使命。 ...
原创 张... 若张作霖未死,东北军能否抵抗九一八?——如果少帅接手后的正确应对策略 近年来,我偶然间翻阅了几本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