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是两位实力最强的诸侯,尽管二者一直是势如水火的对手,但年轻时,他们却有过许多交情。两人都崇尚结交英雄豪杰,且在广泛的社交圈内积累了大量的支持者,因此在起兵之时能够迅速得到各方的支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张邈与许攸,这两位都曾是曹操与袁绍的共同好友。
一、张邈
根据《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卷的记载,张邈字孟卓,出生于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年少时,以侠义闻名,常以自己的家产帮助贫困之人,救济弱小,性格豪爽,因此,许多士人都愿意归附于他。曹操与袁绍都曾是张邈的朋友。张邈的英雄气概和广泛的人脉,使他一度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后来又成为了陈留太守。
189年,董卓进攻长安,废除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对此,曹操与张邈联合起兵,开始了征讨董卓的战争。在汴水之战中,张邈派卫兹率部协助曹操作战。随着袁绍成为联盟的盟主,他开始表现得极为傲慢和自大,尽管曾经是好友,张邈逐渐无法忍受袁绍的高傲,时常直言责备他。为了平息这种矛盾,袁绍曾指派曹操去杀张邈,但曹操却坚决反对,回应道:“张邈是我们的共同朋友,不论如何,我们都应宽容他。”
到了初平四年(193年),曹操正在征讨徐州牧陶谦,并特意让张邈留守后方,这一举动彰显了曹操对张邈的深厚信任。然而,张邈却始终心生疑虑,担心曹操最终会为了袁绍而对自己下手,心中时常不安。随着曹操在执行对名士边让的诛杀令后,张邈的忧虑愈发加剧,心中的不安逐渐无法消除。
194年,曹操再度征讨陶谦时,张邈和张超、陈宫等人背叛了曹操,并迎接吕布入主兖州。吕布占据了濮阳,并迅速控制了周围的县城,除了鄄城、东阿和范县还忠诚于曹操。然而,曹操并没有放弃,带领主力赶回与吕布激战,经过一百多天的胶着,双方始终未能分出胜负。最终,曹操恢复了失地,并在巨野一战中彻底击败了吕布,吕布东逃投刘备。张邈则随吕布逃亡,最终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张邈前往袁术求援,但未能如愿,反而在途中被自己部下所杀。
二、许攸
根据《魏略》的记载,许攸字子远,年轻时与曹操和袁绍关系密切。189年,董卓政权崩溃,袁绍逃出投奔冀州,许攸也随之投靠,并成为袁绍的谋士。在此期间,许攸力劝袁绍与曹操结盟,然而袁绍并未听从建议。
199年,袁绍吞并公孙瓒的幽州,四州之地在手,兵力雄厚。此时,袁绍开始准备与曹操争夺天下,准备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爆发前,许攸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策略,他认为曹操的兵力较少,且许都防备空虚,若能派出一支精锐部队,趁夜偷袭许都,便可以攻占这个要地,并以此为基础,借天子之名发起讨曹之战。然而,这一计策未能得到袁绍的采纳。
不久后,许攸家中出现了矛盾,审配在邺城对他家人进行了逮捕,引发了许攸的愤怒。他最终决定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得知许攸投降后,欣喜若狂,亲自跑出迎接他,并称:“子远来了,大事可成!”许攸进入曹操帐下,提出了一项重要的战略:偷袭袁绍的粮草储备地——乌巢。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成功实施了偷袭,使得袁绍的军队遭受重创,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大败。
这两位曾是曹操与袁绍共同的朋友,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张邈的背叛未能得到宽恕,而许攸则凭借其聪明才智,在曹操的阵营中获得了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