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在加入梁山之前,便是一位性格非常粗暴、横行霸道的角色。可自从他投身梁山后,因得到了宋江的庇护,他的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虽然李逵在梁山上几乎没有谁敢挑衅,但他却始终对武松心存忌惮,哪怕在自己的地盘上,也不敢随意放肆。为什么李逵对武松如此惧怕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李逵的暴力本能和凶狠性格,使他成了一个极具威胁的人物,身上弥漫着一股邪气,许多无辜的生命都葬送在了他的双斧之下。比如扈三娘的家人,还有那个四岁的衙内,这些人本与李逵并无仇怨,但却在李逵的狂暴行为中失去了生命。与此不同的是,武松的品性完全不同,他为人刚正不阿,若没有人挑衅他,他绝不会主动伤害别人。只有在遭遇恶行时,他才会以暴制暴,替天行道。而且,武松的所作所为,是针对那些危害社会、罪大恶极的人,与李逵所杀的无辜百姓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李逵深知这一点,也理解两者的差异,这使得他对武松始终保持着一种隐约的畏惧。
其次,李逵并不像他看上去那样无所畏惧,他并没有武松那种铁血狠劲,也缺乏武松那种超凡的实力。从《水浒传》中李逵的种种表现来看,他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欺软怕硬”的角色。当燕青在泰山打擂时,李逵就想着凑热闹,想要加入战斗,结果在一番较量后,他被燕青轻松摔倒在地,甚至一时半会儿起不来。此后,李逵对燕青十分敬畏,称他为“小乙哥”。如果说燕青就让李逵如此惧怕,那么武松那种真正的强者,自然让李逵更不敢轻易挑战。李逵虽然有蛮力,但在武松面前,只能任由他欺压。俗话说,硬的怕狠的,狠的怕不要命的,李逵了解自己的局限,知道自己与武松之间的差距。因此,他从不敢轻易与武松正面冲突。
第三,李逵深知武松的脾气。虽然李逵脾气暴躁,但他也知道,武松的脾气更加火爆,随时可能爆发。在梁山的一次宴会上,宋江让乐和演唱以助兴,但当歌词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武松立刻站起身来,怒斥宋江,表示对招安之事的不满,甚至不顾宋江的面子。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武松不仅敢在公开场合反驳宋江,还曾在私下里再度发声,直接表达自己对招安的强烈反对。李逵虽然也是反对招安的,但他不敢像武松那样公开挑战宋江的权威。甚至在梁山接待朝廷使者时,李逵看到李虞侯侮辱梁山好汉时,虽然气愤,但却没有表现出什么行动,唯有武松敢挺身而出,差点一刀了结李虞侯的性命。李逵看到了武松骨子里的杀气,这种气势让他无比敬畏。因此,李逵即使在梁山上总是横行无忌,敢对抗宋江,却始终不敢与武松发生正面冲突。
从这些因素来看,李逵虽然是梁山上的猛将,但他始终敬畏武松。这种敬畏并非来源于表面的强弱对比,而是源自于对武松那种勇猛无畏、正气凛然的性格的深刻认同和恐惧。李逵或许有过错,但他对于武松的威势是心知肚明的,这也是他为何从不敢在武松面前肆意妄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