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那一刻,二战的硝烟即将散去。
然而,另一场延续至今的争端却悄然拉开序幕,苏联红军在日本投降时依然继续推进。
从那时起,日本便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外交抗议。
那么苏联到底干了什么,让日本人如此破防呢?
日本指责苏联趁火打劫
1945年,美国人送给日本两份“国礼”,也就是“胖子”和“小男孩”,这两颗原子弹几乎让日本彻底丧失了抵抗意志。
好事成双,在这个关键时刻苏联又正式对日宣战,日本成为继德国之后第二个被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轮番“伺候”的法西斯国家。
其实早在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就已经与美英达成秘密协议,约定苏联将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作为回报,苏联将获得包括南库页岛、千岛群岛在内的领土补偿。
8月8日,在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后斯大林决定正式对日作战,红军迅速越过中苏边境,对残存在东三省地区的日本军队发起攻击。
与此同时,苏联太平洋舰队也开始向千岛群岛方向推进。值得注意的是,这时距离日本宣布投降还有一周时间,但苏联的军事行动已经全面展开。
8月15日,承受不住美苏联合攻势的日本终于不再负隅顽抗,宣布投降。
然而,苏联军队并未因此停止前进的步伐。
相反,他们加快了对千岛群岛的攻占速度,要在战争正式结束前抢夺更多的筹码。
在日本投降三天后,苏军开始登陆占守岛,这是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岛屿。
尽管遭到了日军的抵抗,但在绝对的军事优势面前,日本守军很快就被击败。
随后,苏军利用远东地区的军舰,将整个千岛群岛链全都收入囊中。
在日本正式投降超过两周后,但苏联依然在继续军事行动,趁势把原先日本实际控制的北方四岛一股脑全部占领。
这个时间差也成为日本在战后抗议苏联的重要依据,日本人认为苏联对于北方四岛的占领完全就是“趁火打劫”。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不过关于南千岛群岛的归属权问题并非始于1945年,早在之前,两国就就对这片岛屿的主权争议不休,而且拥有截然不同的说法。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18世纪中叶俄国人就已经从远东地区跑到这里进行拓荒了,并在此建立了据点。
之后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虽然确定了两国在千岛群岛的势力范围,但对于南千岛四个主要岛屿的归属问题仍然存在模糊之处。
俄罗斯方面遵循的是历史先占原则,这片岛屿最早是俄国人发现并且占据的,那就应该属于俄罗斯。
可是日本方面对这段历史却又拥有完全不同的记载,日本学者强调,早在俄国人到来之前,日本的就对这些岛屿行使着实际管辖权。
更重要的是,当初日本和俄国签订的条约已经明确规定了,择捉岛以南的岛屿归属日本,这也是日本拿出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二战结束后,世界两个胳膊最大的绺子是美苏,曾经的反法西斯盟友反目成仇,美国为了安抚日本制衡苏联,也掺和进了这场纷争。
别看这些岛屿面积都不算大,但是地理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能够直接威胁日韩这两个美国的盟友。
而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在太平洋的影响力,开始支持日本的领土要求,局面开始变得更加复杂。
对日本来说,收回他们口中的“北方四岛”意味着摆脱战败国地位,重新获得国际尊重的开始。
所以日本几乎每隔几年都要进行一次外交抗议,可是直到苏联解体之后,南千岛群岛的主权依然牢牢掌握在俄罗斯手里。
毕竟拿开政治不谈,俄罗斯也没有理由放弃这片能够产生巨大经济利益的岛屿。
根据勘探,南千岛群岛周围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和石油、天然气。
直至今日,整片千岛群岛周围的海域早就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渔场之一,盛产鲑鱼、螃蟹等海产品。
控制这些岛屿意味着拥有对周围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拥有这么庞大的经济效益,让本就不算富裕的俄罗斯不可能轻易撒手。
结语
南千岛群岛争议是二战后国际秩序形成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重要问题之一,历史告诉我们,领土争议往往是国际关系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
背景资料: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中新网
南千岛群岛? 北方四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网
二战停战之夜 苏军发动突袭攻占北方四岛-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