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了新的王朝。入关初期,清廷并未早早确立一套完整的太监制度,顺治年间才开始系统性地着手编码和管理太监的身份、选拔与培养。到了康熙时期,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康熙帝深刻吸取明朝末年的太监干政教训,明确将太监置于极低的政治地位,甚至以“太监最为下贱,虫蚁一般之人”来形容他们的卑微处境。与此同时,清宫中的太监大多由汉人担任,这一安排也被视作满清统治者对汉人群体维护从属地位、加强控制的一种制度性体现。
太监制度的残酷以及清代太监低下的身份,可以从清朝灭亡后仍然留存于宫廷之中的太监身上窥见一二。本文今天所要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的故事,以此来折射这一群体在近代史中的命运与境遇。
孙耀庭,字留金,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县西双塘村的一个贫困家庭。1916年,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完成了“净身”仪式,正式成为封建王朝体制下的太监。孙家的六口人,父母与四个兄弟,为了生计常常陷入困顿,家人一度打算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以图谋生路。民国时期,溥仪虽已退位、但仍居于养心殿,仍受着部分皇族与奴婢的虔崇;据说溥仪并未严格执行民国政府的禁令,仍在民间以招募太监、招婢女的方式维持某种“旧宫廷”气息。1916年,经过周折,孙家的熟人介绍使孙耀庭进入紫禁城,他在年仅十五岁时正式成为太监。
孙耀庭成为太监后,最初被分派到载涛处任职。次年,他又在宫中北花园太监首领欣衡如的引荐下,进入紫禁城深处,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随后又历任侍奉端康皇太妃、婉容等人。等到溥仪以伪满洲国“皇帝”的身份出现在北方长春时,孙耀庭便随之前往,继续在溥仪身边服务,经历了从清宫到伪满的转换过程。
有一次,他与其他几名小太监在房中私下讨论宫中某些事务,恰巧被路过的溥仪听见。溥仪因此大怒,掏出一支手枪,厉声威胁要“今日处死你们中的某人”。孙耀庭忙于求饶,而这位情绪多变的皇帝却突然大笑起来,放下手枪并命令道:“去吧!下次不可再这样做。” 这一幕生动地揭示了宫中权力的脆弱性与君臣关系的瞬息万变。
孙耀庭在临终前才透露一个颇为震撼的秘密:据他所知,溥仪对某些隐秘的嗜好有着特殊偏好,这一秘密在史料里往往以隐语出现,被后人解读为“水路不走,走旱路”的说法,暗指溥仪的私人情人是谁。据传,这段情感的对象被指向殿前太监王凤池等人。孙耀庭晚年居住在广化寺,直至1996年去世,享年94岁,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得以刊行,并被改编成电影《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以及续集《中国最后一个太监Ⅱ告别紫禁城》,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宫廷生活与太监群体的珍贵史料与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