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飞:昆仑石刻补释
迪丽瓦拉
2025-10-02 04:32:43
0

青海玛多县发现的昆仑石刻,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石刻作了大量研究。笔者拟在学界研究基础上,从文字学角度对石刻中的若干问题提出一点看法,不妥之处,请方家指正。

一、关于“将方伎”。石刻载“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支(伎)采药昆陯”,学者认为“将方支(伎)”不通,怀疑“支(伎)”的释读不确。按石刻中“支”字残笔作“

,秦印中的“支”作“

”“

”,上部所从构件与石刻残笔相同,故将石刻此字释作“支”没有问题。学者皆把“将”理解为“率领”,而“方伎”指医药养生之术,故“将方伎”不辞。然秦代的“将”有“主领”之义。里耶秦简9-1781+9-2298:“

己丑,将田乡守敬作徒薄(簿)。”“将田”指主领土地之事。里耶秦简8-1050:“

□□受将粟佐赣。”“将粟”指主领运粮之事。里耶秦简8-164+8-1475:“谒告迁陵将计丞

。”“将计”指主领统计之事。石刻中的“皇帝使五大夫臣翳将方支(伎),采药昆陯”,指皇帝派遣五大夫翳主领方伎之事,前往昆仑采药。

二、关于“昆陯”。石刻中的“昆仑”作“昆陯”,学者已指出其与里耶秦简中的“昆陯”写法相同。按“昆仑”写作“昆陯”,可能是秦文字的特征。《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毕沅指出,“阮隃”在《汉书·律历志》中作“昆仑”,在《说苑·修文》中作“崑崙”。俞樾在《诸子平议》中认为,“阮隃”本作“阮陯”,“隃”是“陯”的讹字。“阮”读若“昆”,“陯”是“仑”的借字,“阮陯”即“昆仑”。按《吕氏春秋》乃秦代文献,可见“昆仑”之“仑”写作“陯”,可能是秦文字的特点。

三、关于“以”。石刻“以”作“

”。刘钊已指出,石刻中“以”字从“人”的写法,具备秦至汉初文字的书写特征。按秦统一前“以”字多作“

”(诅楚文、石鼓文),统一后多作“

”(峄山石刻、会稽石刻、里耶秦简)。昆仑石刻乃秦始皇三十七年所刻,其“以”字的写法符合秦统一后的文字特征。

四、关于“七”。石刻“七”作“

”。刘钊已指出其与秦简“七”的字形接近。按秦文字中的“七”,横笔较长,竖笔较短,其竖笔尾端并不作拖曳状。赵平安在《说文小篆研究》中指出,秦文字中的“七”由一长横一短竖构成,继承了西周金文的写法。《说文》小篆的“七”作“

”,竖笔尾端作拖曳状,和六国文字“七”结构相同。按昆仑石刻“七”的写法符合秦文字特点。而传世会稽石刻“七”作“

”,竖笔尾端作拖曳状,很可能是后人复刻时根据《说文》小篆构拟,不是石刻原来的字形。

五、关于“车”。石刻中的“车”作“

”。秦封泥中的“车”作“

”,石刻中的“车”与之相比,突出特征是下部横画向右上倾斜。刘绍刚指出,石刻中的“车”字,起笔的横和中间“田”部的横是平直的,末笔的横居然莫名其妙的向右上行笔。按秦简中的“车”字存在这类写法,如里耶秦简中的“车”可作“

”,睡虎地秦简中的“车”可作“

”等,与昆仑石刻接近。王辉等在《秦文字通论》中指出,秦代隶书有少数材料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波势和挑法,如云梦秦简中常见到横笔或末笔右扬的情形,如之字作

,上字作

,车字作

可见昆仑石刻中“车”字的写法,受到隶书的影响。

六、关于“之”。石刻中“前”下一字,残泐较甚,学者释读为“兆”“行”等,皆难以信从。从已公布图片看,此字下部缺失,上部仍存笔划,可摹作“

”,当为“之”字的上部构件。秦文字“之”字,秦二世诏版作“

”“

”,会稽石刻作“

”,峄山石刻作“

”,上部构件皆与石刻残笔相同。《尔雅·释诂》:“之,往也。”《小尔雅·广诂》:“之,适也。”《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毛传:“之,至也。”甲骨文“之”作“

”,从止从一,会“往”“至”意。小篆“之”上部的“止”演变为“

”。《说文》:“

,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这显系根据篆文“之”的构形而产生的误解。“之”训为往、至,石刻中的“前之可二百五十里”,即前往昆仑大约二百五十里,或前至昆仑大约二百五十里。此字下部岩石剥落面积较大,不排除其下部缺失笔划较多,故此字也可能是“往”字,因古“往”字从“之”。

昆仑石刻文字符合秦统一后小篆的结构和写法,又兼有隶书的若干痕迹,与秦简文字尤其接近。如石刻中的“卅”作“

”,里耶秦简作“

”“

”等,横笔皆弯曲;石刻中的“七”作“

”,里耶秦简作“

”,睡虎地秦简作“

”,横笔皆弯曲;石刻中的“三”作“

”,里耶秦简作“

”“

”等,三横皆弯曲;石刻中“车”字末一横笔向右上倾斜,与秦简“车”的写法也比较接近。五大夫翳作为秦代知识阶层一员,应深通秦简书体。

作者:吴雪飞,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原载:《文史哲》2025年第4期,封四

原题:昆仑石刻补释

青海玛多县发现的昆仑石刻,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学者已从不同角度对石刻作了大量研究。笔者拟在学界研究基础上,从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白... 说实话,最近翻《唐摭言》这类史料,越看越觉得唐朝考生跟咱们现在备考的孩子,简直是跨时空 “卷友”。就...
原创 定... 杨东霞 定陶王陵中大量使用楠木,柏木,尤其是用于高规格的“黄肠题凑”葬制,是西汉政治制度、经济实力、...
绝美!重庆马鞭草盛放 紫色花海... 2025年8月30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菖蒲大草原度假区大片马鞭草盛放,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尽...
重磅纪录片|山河千古在 80年前 有人用炮火撕裂山河 有人用生命缝合伤痕 十四年浴血奋战 千万个无名背影 终将破碎山河 重新...
第一观察·瞬间|“合”力向前:... 8月31日晚,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
习语丨“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真正做全面发展的人才”。又到开学季,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莘莘学子的勉励和期盼...
原创 成... 中华文明走过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从三皇五帝到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历史一直在权力与战争的斗争中延续。自夏...
这个电影暑期档很“燃”!“小人... 新华社上海9月1日电(张璟怡、许晓青)抗战题材影片《南京照相馆》票房突破28亿元,二维动画影片《浪浪...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 新京报讯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发布“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改陈设计施工布展项目公开招...
原创 原... 关于朱元璋具体的死亡时间,一直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传出。传统的说法包括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五,以及闰五...
秋季养生“四大名补”,不要错过... 秋季养生吃什么 很多人认为,吃一些名贵的保健品或者是药材,这样才能够起到滋补的作用,其实,并不是这样...
人肉军粮与苻登的末路悲歌:前秦... 公元394年夏夜,废桥战场腥风血雨。52岁的苻登将染血的苻坚灵牌绑在背上,手持断刃冲向姚兴军阵。当氐...
原创 刘... 很多人其实没有搞明白一个关键问题:韩信的兵权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萧何曾...
原创 烽... 202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迎来整整80周年。为铭记那段血与火...
原创 韩... 在韩国历史教科书的开篇,常会看到一个传奇人物,檀君。据13世纪高丽僧人一然编撰的《三国遗事》记载,这...
千年石窟瑰宝如何永续流传? 原标题: 文化新观察|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千年石窟瑰宝如何永续流传? “大家看,这是上世纪7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首次集中展... 央广网北京8月31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东北抗联遗址出...
原创 中... 辽宁旅顺矗立着两座塔,一座叫胜利塔,一座叫白玉山塔。 虽说这两座塔修建时间相差了将近四十年,可是却和...
原创 苏...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们会持续为您带来更多精心创作的图文内容,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别迷路,您的支持将是...
原创 西... 公元前119到前117年,短短三年,西汉损失了三位猛将。一个是三朝老将“飞将军”,一个是崭露头角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