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诸葛亮的话语,便不难理解如果关羽真的杀了曹操,刘备能否一统华夏这一问题的关键。
华容道的决定性一刻
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败退,诸葛亮心中已然确信曹操不可能东山再起,因此迅速调整了战略,命令张飞和赵云带领队伍埋伏在曹操撤退的道路上,打算趁机夺取敌军的物资。而这个时候,关羽感到不满,觉得自己未被安排任务。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关羽主动请求参战,并表示如果不能在华容道斩杀曹操,愿意接受军法处置。诸葛亮最初并不想让关羽执行这个任务,担心他对曹操的恩情会影响到作战的决心。然而,关羽坚持立下军令状,誓言不杀曹操就自愿接受处罚。看到关羽如此决绝,诸葛亮最终同意了这个提议。
果然,关羽按计划驻守在华容道,等待曹操的出现。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面对曹操,关羽并未下杀手,而是放过了曹操及其核心团队,这一举动令所有人感到震惊。大家不禁在想,如果关羽能够果断斩杀曹操,刘备岂不是有可能一统天下?
诸葛亮的深意与刘备的智慧
为了理解诸葛亮为何选择不让关羽杀曹操,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刘备和诸葛亮的言论。刘备担心关羽因为与曹操有过深厚的情谊,会放过曹操,而不能坚定执行任务。因此,他对诸葛亮的安排心存疑虑。而诸葛亮则以“夜观星象”来劝解刘备,暗示曹操并非命中该死,若关羽真的斩杀曹操,将会对大局产生不可预见的影响。
从诸葛亮的话中,刘备瞬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他开始意识到,杀掉曹操并非对自己有利。两人达成共识,认同了此时不宜动手的看法。
杀掉曹操的潜在风险
如果关羽真在华容道斩杀了曹操,那么曹操的死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彻底改变刘备的命运。首先,曹魏集团若失去曹操的领导,必定陷入权力斗争。曹操的儿子们将为争夺遗产和权力展开内讧,导致集团失去对周围势力的有效压制。例如,曾经被曹操打败的西凉马超,可能会借机崛起,曹魏的内乱将为马超等势力提供喘息之机。
此外,刘备本来有机会通过进攻益州来拓展自己的势力,但若曹操死去,益州的威胁消失,刘璋可能不再邀请刘备入蜀。更糟糕的是,孙权会失去与刘备的联盟动力,转而在曹魏的内讧中寻求更多的利益。而此时,处于荆州的刘备将成为孙权的敌人,面临来自东吴的强大压力。
可能的后果:汉献帝重掌大权
此外,曹操的死可能使汉献帝恢复权力。虽然大家普遍认为汉献帝不过是个傀儡,但他却拥有唯一的合法性和声望。历史上,许多人都曾聚集在汉献帝周围,呼吁解除曹操的控制,而曹操的死,将使得这些人重新振作,推动汉献帝恢复权力。此时,刘备若依旧追求称帝之梦,将面临巨大的障碍,因为汉献帝的存在,意味着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自立为帝。如果汉献帝重新掌权,那么刘备永远也不能称帝,统一天下的梦想也将破灭。
总结:不能轻举妄杀
从这一切来看,如果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刘备不仅无法一统天下,反而将面临两大后果:一是曹魏集团内讧,周边势力纷纷崛起,威胁刘备的生存;二是刘备将成为曹魏复仇的头号目标,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因此,诸葛亮的警示显然是深思熟虑的,刘备对此早已有所觉察,才会最终选择让关羽放过曹操。这一决定虽然让许多人遗憾,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