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归队》里,最能戳人心的两个人物,是兰花儿和汤德远。两人同样出身抗联队伍,在乱世中挣扎,可结局却完全不同:一个带着土匪丈夫重新走上抗日路,一个却放弃了归队。原因在哪里?或许答案就在于:不是所有人都能熬过苦难,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始终守住初心。
先说汤德远。突围时他因伤跳崖,虽然侥幸没死,却落入日本人手里,被关进劳工营。那地方简直是人间地狱:每天干最重的活,吃发霉的干饼子,喝寡淡的野菜汤。若是谁病了、慢了,就会被拉去“炸山”——拿着引线极短的炸药冲前头,活口几乎没有。汤德远日日目睹血腥折磨,心里唯一念头就是“先活着”。至于抗联、归队,那都成了奢望。
在劳工营,他遇到表哥肖铁林。肖铁林已成“博虎团”头领,替日本人做事,虽然脸色冷,但毕竟是亲戚,还是想救他。借着“秋日祭”的机会,肖铁林只带他一个人逃出。汤德远原本想拉上劳工兄弟,却被告知“人多必败”。逃出来后,他跟着表哥过上不挨饿、不送死的安稳日子,回头想想自己受的苦,再望望抗联那条看不到希望的血路,他的心彻底冷了。后来他娶妻生子,更不愿再提归队。李乃文在剧里说得透:“太多死在枪口下,看不到希望,苦难压垮了他,他只想过小日子。”汤德远并非坏,只是被命运磨尽了斗志。
再说兰花儿。她是小分队唯一的女卫生员,突围后与汤德远一同逃命。因给他寻草药,结果错过了,等她回来,人已跳崖失踪。她独自往松林镇去,临走托邻居带句“想娘”的话。没想到,这份思念却酿成灾祸:母亲为找她进山,被日本兵撞见,当场惨死;更残忍的是,敌人为了震慑百姓,几乎屠光了整个村子。兰花儿连埋母亲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用树叶掩住娘的面庞,忍泪逃亡。
就在最绝望时,“葱山小白马”救了她。这个人原是义勇军的硬汉,因兄弟们遭暗算才落草为寇。起初兰花儿戒备,可小白马并未逼她,而是细心照料,寨里兄弟也尊重她。孤苦无依的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后来她为三当家取出子弹,赢得寨子敬重,与小白马也渐渐情投意合,成婚怀子。
然而安稳的日子,并没有让兰花儿忘记血海深仇。她日日提起打鬼子,提醒小白马:母亲和乡亲们都是死在日寇手下。小白马本想就此平淡度日,可终究拗不过兰花儿,也无法压住心里残存的热血。最终,他带着弟兄们下山,与兰花儿并肩抗战。
对比之下,兰花儿的“幸运”,在于关键时刻遇见了能与她同心同力的人;而汤德远的“悲哀”,是被苦难吞没,再没有支撑下去的勇气。
《归队》动人之处就在于,它告诉我们:兰花儿不是天生的英雄,她也渴望安稳,也曾软弱;汤德远也不是天生的逃兵,他曾拼命抗争过。只是这乱世中,有人守住了信念,有人低头向现实。这份真实,才最让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