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亮剑》里386旅真实的一员
迪丽瓦拉
2025-10-03 10:03:43
0

在电视剧《亮剑》中,八路军129师386旅与日寇展开殊死战斗,李云龙担任团长的相关情节,凭借鲜明的人物形象与激烈的战斗场景,给众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聂凤炎(中)在抗战期间照片

而在真实历史中,386旅是八路军的功勋劲旅,有着光辉的战斗历程。1942年,日军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发起春季“扫荡”,企图围歼旅部及直属机关。 危急时刻,386旅16团二营营长聂凤炎挺身而出,带领全营战士向日军发起英勇冲锋, 打破日军的包围,为根据地军民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如今,聂凤炎的儿子聂亮居住在古美路街道,让我们透过他的回忆与讲述,一同回到那段抗战岁月——

今年阅兵典礼,当聂亮看着受阅官兵走过天安门,他不由地想起父亲在世时英姿飒爽的身影。在聂亮的记忆里,父亲聂凤炎总是沉默寡言的,只有看到昔日的老战友,谈及当年浴血奋战的往事或回到生死拼杀的故地时,父亲的眼中才会亮起难灭的光,仿佛能忽视掉身上的病痛,其中战友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发生在1942年的那场战役。

聂凤炎

1942年,日军突然在山西省士敏县(今属晋城市沁水县)对八路军386旅根据地偷袭。“不好,旅部就要被敌军‘包饺子’合围了!”时任386旅16团二营营长的聂凤炎率领全营战士勇敢冲上前去,拼死咬住敌人,硬是将日军的进攻势头截断,为386旅主力部队安全撤退争取时间。

聂凤炎在此次战役中荣获“一等功”

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了聂凤炎的腿部,鲜血直流,警卫员背着受伤的聂凤炎在枪林弹雨中突围。幸运的是,他们在山林中找到一处隐蔽的山洞,一行人藏进洞里,躲过了日军的多轮搜查,并最终得以和大部队集合,继续投身抗日报国的事业。因在此次战斗中勇敢果决的表现,太岳纵队当即奖励聂凤炎一个笔记本和钢笔,并在解放后补授一等功。

在聂亮心中,父亲一直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聂凤炎几乎没有读过书,但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逐渐摸索出打仗的经验和方法。他常说:“打仗,第一要不怕死,第二要机智灵活掌握规律”。因此他很会打仗,他所在的连、营和团的战斗力总是最强的,并且多次在战斗中起到了尖刀般的作用。

聂凤炎等人所著书籍

聂凤炎1912年生于湖北大悟县,1927年在这里爆发了著名的黄麻起义,虽然起义总指挥潘忠汝在战斗中牺牲,但红色基因却影响了包括聂凤炎在内的很多人。1929年,聂凤炎加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儿童团,后来又加入了共青团。

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之初,聂凤炎报名参军,因为身材瘦小,一开始并没有被接受。“我父亲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他认准的道路,就一定要走下去。”聂亮说。在队伍开拔后,聂凤炎悄悄跟着队伍一起前进,晚上队伍扎营,他就钻进队伍堆放草料的草堆里过夜。就这样连续跟了三天,队伍的一名指挥员看到了,觉得这个“孩子”(实际上聂凤炎当时年纪已经19岁了)意志很坚定,也很勇敢,就把他收下了。

1933年,聂凤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红四方面军某部任连长,投身川陕根据地反“围攻”作战。同年,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巴中县得胜山(今巴中市平昌县)对川军田颂尧部展开多次阻击,有效迟滞与消耗敌军,为后续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至6月中旬,红军经空山坝等役粉碎“三路围攻”,此役成为川陕根据地创建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聂凤炎在这场战役中头部负伤,这是他的第一次负伤,有十几个弹片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身体里。聂亮回忆道,父亲戎马一生,共负过三次伤,第二次是在一次粉碎日军的反扫荡中负的伤,当时一颗子弹从他的太阳穴侧面穿过,打碎了鼻梁。这次负伤,直接影响到了父亲的说话,他的鼻音特别重,不熟悉的人根本听不懂,但他很坚强,从来不轻易说起这些。

1943年10月,聂凤炎所在的386旅16团随团长王近山调往延安。10月23日,当部队行进到山西韩略村时,接到地下县委的情报,一支日军战地观光团将于24日经过此地。于是,16团决定在这里打一个出其不意的伏击战,由聂凤炎担任营长的二营来承担这个任务,三营派出一个连协助。战斗最终胜利结束,众多所谓取经观战的日军军官被歼灭,这就是抗战史上有名的“皇军观战团覆灭”的伏击战。

相关书籍对于该场战役的记载

在解放战争时期,聂凤炎作为西北野战军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的团长,带领部队进入西安城。后来,聂凤炎写了一篇回忆文章《解放西安 保卫西安》,被西安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西安市档案馆共同编纂的《西安文史资料第15辑 西安解放》收录。

他在文章中回忆,在部队出发前,师政委黄振棠说:“西安是个大城市,情况复杂,要特别注意城市政策,要教育部队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好群众工作。”聂凤炎坚决执行了这一条。在攻入西安后,敌人到处逃窜,最后退守他们在城内的最后一个据点——钟楼。由于钟楼上敌人配备有轻重火力和防守工事,易守难攻,当时有人提出用炮火强攻。

作为团长,聂凤炎叫停了这一方案,让战士们发动政治攻势,宣传我军“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政策,并指出他们已是瓮中之鳖,抵抗只有死路一条。最终,守卫在钟楼的敌军停止抵抗,红旗插上了钟楼。不仅西安胜利解放,钟楼这一历史古迹也得以完好保存。

聂凤炎所写的战争回忆文章

根据聂凤炎回忆,在解放西安的时候,敌人逃跑时丢在大街上的钞票、银洋、衣物,战士没有一人去拿。在南郊大雁塔附近,战士追回了敌人逃跑时拉的一车金银财宝,原封未动,拉回城内交公。此外,战士在自己的吃住都没解决的情况下,还帮一些群众整理东西,不吃不拿敌人丢下的食物、衣物,使群众深为感动。加上宣传员在街头讲演,宣传党的政策,使群众真正认清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才是穷人自己的队伍,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聂凤炎曾担任陕西军区汉中军分区副司令员。那时,病痛一直折磨着他。聂亮回忆:“父亲战争年代所得的胃病一直很严重,胃下垂有11厘米,近乎到了盆骨,一直靠吃中药养护着。”

1990年,聂凤炎于宝鸡市病逝,聂亮和朋友一起为父亲写过一副挽联:“为安天下,旗举红安,挥戈六安,长征雅安,保卫延安,攻克西安,摧枯拉朽气吞山河,八方神游应喜人民安无恙。奋战一生,仪陇鏖战,百团大战,临汾恶战,青化血战,扶眉激战,英雄本色壮我军威,九天回眸笑看当年战旗红。”

这副挽联里,记载了聂凤炎参与过的一系列重要战役。聂亮坦言,事实上,父亲与千千万万为抗击侵略者、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先辈们,真正值得后人永远铭记的,并非只是过往的战绩,更是他们身上闪耀的意志与精神:千锤不损、万火不熔、苦难不摧、生死不拔,没有任何物理手段可以阻断先烈们对真理的追求,对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理想的追求。

在战争年代是如此,在当今和平年代也是如此。

记者:吴俊艳

视频:徐玮 汤洪魁 秦泽安(实习)

供稿:古轩

初审:岳顺顺

复审:方雨斌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盘... 三国常胜将军——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传奇将领,因其一生征战未尝败绩而被...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 铭记抗战伟业 传承民族精神 1945~2025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
革命前夜贵族沉醉,断头台下血流... 文|卡卡 编辑|卡卡 《——【·前言·】——》 血色蔓延巴黎街头,贵族被斩首成活剧背景。罗伯斯庇...
原创 少... 张作霖遇刺身亡与东北易帜始末 1928年6月4日清晨,北洋政府末代掌权者、威震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
原创 老... 【穿越时光的老照片:民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与时代印记】 各位历史爱好者们好,我是历史君。今天让我们共同...
“威尼斯之狮”原型是唐代镇墓兽...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科学家即将在《古物》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标志性的青铜翼...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大... 初秋,走进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有轨电车叮当作响,百年老建筑静静矗立,老字号店铺、特色餐饮、潮流文...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在延庆...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延庆各...
原创 中... 西方史学界的双重标准:从夏朝争议看历史认知的偏见 在审视西方学者编撰的中国历史著作时,一个引人深思的...
原创 袁...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解析 在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中,袁绍与曹操两军的兵力差距成为决定战局的关...
送陈毅过运河,开辟“通往延安的... 油画《一条通往延安的路》 □ 本报记者 张涛 虞越 林惠虹 王悦谋 张俊哲 刘畅方达 郑玲玲 费念渠...
原创 老... 1952年,美国纽约,透过脏兮兮的窗子看到的高楼大厦。 恩斯特·哈斯(Ernst Haas)是20世...
博看听书第10期丨《侠隐》:回... 《侠隐》 ——张北海 回不去的江湖 回不去的北平 中国人似乎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侠客情结。“侠”不仅承载...
原创 7... 唐朝盛世的悲情终章:权力漩涡中的父子宿命 (本文基于权威历史文献与学术研究,结合史学界最新观点撰写,...
原创 胤... 历史上真实的皇太子胤礽:被权力斗争扭曲的储君形象 每当人们提起康熙朝的皇太子胤礽,脑海中浮现的多是...
原创 孙...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不愿统一天下?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中,孙权对统一天下的态度与曹操、刘备形成鲜明对...
原创 为...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政权。这位以\"汉室宗亲\"自居的统治者,在诸葛亮的辅...
原创 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各路豪强纷纷崛起,在这动荡的时代中争夺霸权。当时各方势力割据一方,麾下...
原创 1... 120年后,歼-20“夜闯”对马海峡!日本:怎么没看见?我们:你猜! 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
原创 三... 三国正史中的武将杀敌榜:还原历史真相 中国有句古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句话在三国时期体现得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