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建成帐下文臣武将并不弱于秦王府
迪丽瓦拉
2024-11-18 00:43:29
0

原标题:原来,李建成帐下文臣武将并不弱于秦王府

一场腥风血雨,一场政治豪赌,它不仅主宰了当时主角和配角们的命运,更是主宰了泱泱中华几百上千年的命运。那是你死我活的战场,那是权力斗争的图穷匕见,胜则化龙登天,南向而御天下;败则万劫不复,身死而遗臭万年。

公元626年7月长安玄武门的那场巨变,影响了数百年的中国历史,虽然已过了近1400年历史,腥风血雨早已化作风云变幻,但是那场惊心动魄的故事至今仍然经常为人提及。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了齐王李元吉,最终承继江山,开创了贞观之治,奠定了盛世大唐的基础,疆域万里,幅员辽阔,百姓渐渐恢复生机,帝国昂扬向上,中国在贞观年间呈现了一个飞速攀升的阶段。

玄武门

玄武门

而帮助李世民创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贞观之治的文武大臣,许多都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垂青史,他们很多都是昔日秦王府的干将,如尉迟敬德、秦叔宝、程知节、张公瑾、长孙无忌、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段志玄、高士廉等。

而李世民府上聚集了如此多的当时顶尖人才,又在军队中有着很强的威信,按理说足可以全面碾压太子党,那大可以接管朝局,控制朝堂,名正言顺的废太子而自立,可为何又要冒险发动一场政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借此上位呢?

或许,我们对于当时的情形一直都基于一个很大的错觉,那就是李世民的实力已经全面超越太子李建成。其实不然,李世民当时已经不受皇帝李渊信任,且大部分军权被夺,而当时天下基本平定,李世民已经没有多少功劳可以立,已经渐渐式微,正是因为李世民已经不可能通过常规手段夺取太子之位,所以才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

首先,李建成掌握着关中的绝大部分军队,还有李元吉手下的军队,更有幽州的罗艺作为外援,实力十分强劲,并不比李世民弱多少。

更重要的是,李建成手下有一帮足以匹敌秦王府群英的当时人杰。他们或许因为站队原因,大多数人都没有像秦王府功臣集团那样名垂青史、威重史册,但是这并不代表,就当时而言,他们的能力弱于秦王府的功臣集团。

接下来,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当时太子党政治集团中的顶级文臣武将们?

一、武将篇

1、李元吉

齐王李元吉,悍将猛士也,一直都是太子李建成的最大助力。李元吉向来骁勇,手下握有重兵,十六七岁便战阵杀敌,统领大军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了平定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在622年,更是帮助李建成剿灭刘黑闼的绝对主力,位高权重,掌握军权。因屡立战功,故历任上柱国、司徒兼侍中、左卫大将军,手下有数万人马。

2、冯立

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李建成嫡系猛将,东宫戍卫。冯立其人,不仅武艺高强,膂力过人,更熟读兵书,深知韬略。

玄武门之变后,东宫和齐王府前来救援的军队见到李建成和李元吉首级,皆溃散,唯有冯立,率军血战玄武门,并杀了李世民手下大将敬君弘。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欣赏冯立忠勇,没有追究冯立的责任,后突厥来犯,冯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因功封为广州都督,平定当地蛮夷叛乱,立下诸多功勋。

3、薛万彻

后来名震天下,威名传遍四域的超级猛将,也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幕僚,但是任副护军,筹深行阵,勇冠戎夷,有万夫不当之勇。一生大败突厥、吐谷浑和薛延陀,为唐朝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大功。

薛万彻早年随罗艺起兵,大破窦建德刘黑闼,后成为李建成心腹,玄武门之变时,薛万彻率军2000血战玄武门,一度想要攻下秦王府,差点断了李世民的归路。后薛万彻只得率数十骑逃到终南山,在李世民的盛情相邀下,再度出山,悔过任职,成为一代超级名将。

玄武门薛万彻反扑

4、谢叔方

时任屈唾至直府左车骑的谢叔方,乃是齐王李元吉帐下的第一猛将。李渊起兵太原,他投入李元吉部下为将,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他率领李元吉部下,联合李建成部合力奋战,消灭李世民部玄武门主力,杀死屯营将军敬君弘、吕世衡。

5、罗艺

隋末幽州总管,武德三年,奉表归顺大唐,赐予李姓,预属宗室,封为燕郡王,协助消灭刘黑闼,迁左翊卫大将军,出任天节军统制、泾州刺史。在消灭刘黑闼时,与李建成交好,统辖幽、营二州,拥军数万,东北地区一大地方势力。

罗艺

6、李瑗

李瑗,李氏皇族,乃是李世民的近支堂兄弟,为庐江郡王,兼幽州都督。早年与太子李建成交好,虽然李瑗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因为身份是皇族,且在幽州,罗艺的地盘,有一定号召力。

7、窦轨

自晋阳起兵后不久,窦轨便归附李唐,率军攻打渭南,攻克永丰仓,授相府咨议参军,册封赞皇县公,安抚陇右地区,击退稽胡入侵。唐朝建立后,授检校太子詹事、秦州总管,平定羌人叛乱,袭封酂国公,跟随秦王李世民打败薛仁杲。参与攻打洛阳王世充;击败党项、吐谷浑、獠人,屡立战功,迁益州大都督。

因为曾任职检校太子詹事,所以也属于太子党的一员,其人能征善战,极具将才。

8、韦挺

曾任职太子左卫骠骑的韦挺,乃是东宫心腹,有勇有谋,能文能武,能统军,也擅长政务。但是因为参与杨文干私自募集武士进京入东宫事件,与杜淹、王珪于流放巂州,没能在夺嫡关键时刻在京师助力李建成。

唐长安

二、文臣篇

1、魏征

后来的唐初名相,被李世民誉为“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的谏官典范、不世良臣的魏征,乃是东宫名声最大的一位文臣,早年投身瓦岗,不被李密重用,后归顺唐朝,机缘巧合,成为太子党心腹,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自此太子党威名日盛,各方面顺风顺水,曾几何时,还渐渐压过秦王府一头。但是其很多至关重要的计策没有被李建成采纳,否则东宫未必就会被李世民在玄武门挑了。

魏征

2、王珪

号称当时东宫第一谋士的王珪,在后来贞观初年,乃是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多次为李建成出谋划策,让原本弱势的李建成一步步强大起来。只是后来,因为杨文干私自招募武士加入东宫事件,被贬职外放,否则,有王珪坐镇的东宫,很可能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有所防范。

3、裴矩

早在隋朝时期,就已经参与掌握朝政的裴矩,乃是东宫当时最显眼的柱石,也是东宫最为倚仗的政治谋略核心。归降唐高祖后,历任殿中侍御史、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检校侍中。是个能谋国家大事,能治天下,安定危局的大人物,其能力或许不亚于秦王府的长孙无忌。

裴矩

4、唐临

生于长安的唐临,年少成名,少时结交李建成,跟随世子李建成东征,积极出谋献策,授东宫典书坊,迁太子右卫率府铠曹参军。乃是东宫年轻一代中的翘楚,极富韬略,能出谋划策,也能为政一方。

5、徐师谟

初时任职隋朝,后参加高开道起义,武德三年,归顺朝廷,授仪同三司、酆都监,迁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李建成。杨文干事件之后,徐师谟渐渐成为东宫核心之一,曾规劝李建成控制长安,但是未得采纳。

6、欧阳询

楷书四大家之一之一的欧阳询,虽然政务能力很一般,但是作为名士,名声很大,归唐时,已然年近古稀,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乃是东宫招揽的一位大名士。

玄武门之变

7、李纲

李纲一生很传奇,三次就任太子老师,辅佐三位太子,可是三位太子最后都没能登上皇位。

作为隋唐时期名臣,在隋朝时便任职太子洗马,唐朝建立后,李纲任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负责教导太子李建成。他多次进言,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却不被李建成接受,因而郁郁不乐,提请辞职。李渊不许,并加授他为太子少保。

8、郑善果

郑善果出身高贵,父亲乃是北周名将,母亲出自清河崔氏。性贤明,有节操,博涉书史,通晓治方,乃是一位贤臣。官至太子左庶子,为太子党的核心人物之一,颇有文治之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3年6月中旬,夏季反击战进入了白热化的第二阶段。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的180师,...
原创 他... 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经历了数十年的漂泊与艰难,深切体会到官僚政治的阴暗面。正因如此,...
原创 被...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在宫中举行了一场宴会,宴请了当时著名的诗人高启以及新任苏...
原创 戚... 自古以来,帝王多有宠妃,而这些宠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确实可以说皇帝性情浮躁。通常来说,获得皇...
原创 血... 血色牛庄:湘军末路与晚清帝国的最后挽歌 1895年3月4日,辽东半岛的寒风裹挟着硝烟在牛庄街巷间肆虐...
原创 韩... (一)韩信为项羽设下了陷阱:开辟第二战场 在成功攻下魏国之后,韩信开始精心策划,他所要为项羽埋下的巨...
文化中国行丨长城考古的天津贡献 天津黄崖关长城博物馆完成展陈更新后重新开放。记者 钱进 潘立峰 摄 巍巍长城,绵延千年。从战国烽烟到...
原创 朱... 一个人能否成功,除了自身的才能,往往还需要贵人的帮助。对朱元璋来说,郭子兴无疑是他生命中的贵人。那么...
原创 波... 1945年夏天,战火烧尽的欧洲战场刚平静下来,远东的局势却依然紧张。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德国...
原创 如... 在整个历史上,有一句话常常被热爱岳飞的历史爱好者引用:“敌未灭,何以家为?”这句名言传达了岳飞坚定的...
原创 朱... 民间有句古话:“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谓是充满智慧。虽然今天已经是民主社会,言辞失当不至于让人丢命,...
原创 《... 在《庆余年》中,有六位实力接近大宗师的人物,他们的境界几乎触及顶峰,但遗憾的是,最终没有一位能够突破...
原创 关... 《三国演义》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小说,其中的英雄人物关羽更是家喻户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更是广为...
原创 明... 明朝自开国之君朱元璋到覆亡之帝朱由检,共有16位皇帝。然而,位于北京的明皇陵却只埋葬了其中的十三位,...
原创 石... 942年,契丹的皇帝耶律德光派遣使者前来后晋,质问关于后晋招纳吐谷浑一事的情况。面对契丹方面的强大压...
原创 刘...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历史片段,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个故事不仅仅源自于徐庶的推荐,还有众多诸葛亮...
原创 刘...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的是魏、蜀、吴三国之间长时间的纷争与争霸,乍看之下似乎只是三...
原创 李... 引言: 铠甲在身,气吞万里,胸中暗藏着难以言喻的曲折。那熟悉的“秋畦私窃谷”的小偷,寂寞的夜晚下,他...
原创 朱... 历史上有位名人曾说过:“明朝没有明君,清朝也没有昏君。”对此,我的看法截然不同。先不论清朝是否真的存...
原创 历... 第一个反骨仔是魏延,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刘备曾称赞他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杰出大将,魏延的一生中建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