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出现,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作为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可以称之为传奇。
侍奉两代君主,后自己登上皇位,这种故事在历史上竟然是真实发生过的。
从被李世民纳入后宫到李治登上皇位,专门将武则天从感业寺接出来,到后来武则天即位,成为女皇,她的一生实在是传奇。
但是最早作为李世民妃子的她,在宫中作为李世民的妃子整整十二年,竟然没有为李世民诞下一儿一女,可在嫁给李治之后,却为他生下了六个孩子。
这其中又有什么隐藏的故事呢?
深受忌惮
李世民一生有三十五个子女,即便是作为皇帝,也能说他在古代一众的皇帝之中算是子孙相当昌茂之人。
当时武则天被纳进宫中之后,位分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看上去并不起眼,在李世民这里也并不受宠。
当时民间一直有武皇临世的传言,据说将会颠覆李家的江山,为此李世民专门请来大名鼎鼎的李淳罡,想要算出这武皇到底是在何处,最好能够尽快铲除,避免祸及李家江山。
李淳罡算过之后,告知李世民传言非虚,确实是有这样一位皇帝并不是出生于宫中,且这位将来的“武皇”此时就在他的后宫之中。
李世民的后宫之中,只有一名女子姓武,就是武则天。
对于李世民而言,一个威胁李家江山的人,他动过杀念,在其临终之前,更是想要将武则天铲除,但那是武则天已经与李治之间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最终武则天只是被送去了感业寺,并没有被杀。
不受宠爱
李世民之所以决定将武则天纳入宫中,自然是因为其貌美,更是直接为她赐名为“武媚”,可见当时武则天的美貌。
但即便如此,当时在李世民宫中,武则天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才人,本身并不受宠,李世民一方面忌惮她,另一方面对她也却是不怎么喜爱。
曾经武才人为了争宠,在李世民献策如何征服烈马,但却因为手段残忍,李世民不喜欢这样的女子,虽说面上没有显现什么,但实际行动确实表明武才人的这一举措惹他不快。
嫁给李世民的时候,武则天从刚刚十四岁,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四十岁了,本身年龄差距过大。
虽说李世民一定宠幸过她,常年征战,李世民的身体自然是不如青壮年,又因为巨大的年龄差,以及不受宠的原因,武则天并未给李世民生下一儿半女。
作为李世民的后妃,争宠晋升位分自然是很多妃子心中所想,但武则天在这十二年间一直都只是个才人,没有丝毫晋升的迹象,可见其不受重视。
而且李世民又一直忧心着李家的江山,担心武则天最终真的会对李家江山造成影响,也有可能根本不想让武则天生下孩子。
在李世民的后宫之中,武则天过得一直都不算好,虽说有一身美貌,却并没有能够吸引到李世民。
李世民与武则天之间年龄经历差距巨大,所以武则天本身也没有跟李世民有什么感情,却跟李治情投意合。
极受宠爱
李世民去世之后,李治继位。
有传言说李世民在世之时,有言在他死后一定要杀了武则天,对于传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但李世民却并不知道,那个时候太子李治已经对武媚娘情根深种,怎么舍得杀死自己的爱人。
自知自己即将陷入危局的武媚娘,在认识了李治之后,更是认为李治能够帮助她逃离悲剧的命运,也愿意与李治来往。
如果未来李世民真的想要将她铲除,李治就是她最大的保命符。
李治对武媚娘十分钟爱,哪怕是后来武媚娘去了感业寺落发,李治对其也仍然一片痴心,甚至去往感业寺与她相见。
当时李治宫中的王皇后苦于自己一直受制于萧贵妃,又见皇帝对武媚娘如此钟爱,便想要借武媚娘之手,铲除萧贵妃这一心腹大患。
有了王皇后的劝谏,李治顺利地将武媚娘从感业寺上接了回宫,当时的武媚娘已经怀孕了,回宫之后,为李治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李弘。
比起李世民的不喜爱,李治对于武媚娘可谓倾心,两人年纪相仿,又互有情愫,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怀上孩子。
回宫之后,武媚娘果然帮助王皇后铲除了萧贵妃,但当时的武媚娘早就不想受制于人,她想要继续往上走。
因有皇帝的宠爱,武媚娘在宫中的地位逐步提升,直接威胁到了王皇后,她当然是有野心的,王皇后也没有想到当时自己支持接回来的人,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后来李治力排众议,坚决要将皇后之位交给武媚娘,她也顺利成为了皇后。
两个人的感情很好,李治更是专宠,愿意让武则天一起与他处理政务,甚至跟他一起坐上皇帝的宝座。
武媚娘也为他生下了六个孩子,有了李治帮助,她的政治之路走得十分顺畅。
在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顺利继位,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任女皇。
结语
因为民间一直有传言说有一姓武的女子未来将会登基,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李世民自然对貌美的武媚娘十分忌惮。
担忧将来她会威胁到江山社稷,所以在宫中的时候就不受宠。
当然武媚娘不受宠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本身她和李世民之间就是不相配的,后宫之中有李世民更宠爱之人。
李世民与其他的后妃能够生下这么多的孩子,足以证明
他没有什么难言之隐,但毕竟年纪大了,宠幸的时候又少,没有孩子也算是正常。
但李治不一样,她跟武则天差不多的年纪,两个人当时正值青春,李治又对武媚娘一片痴心,有浓厚的感情,宠幸的次数自然也会多上许多。
所以在嫁给李治之后,他们二人的孩子数量多一些,也很正常。
上一篇:五代十国人物志:后汉高祖刘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