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对忠义的品质格外的推崇,历史上的那些忠义之士,也被后世所歌颂。在中国的历史上涌现出过许多忠义流芳百世的人物,比如武圣关羽,精忠报国的岳飞。
这些忠臣心系百姓与国家,无论做什么事都坚持维护正义与公理,但俗话说忠言逆耳,忠臣在许多事上,往往会侵犯到其他人的利益,所以历史上很多的忠臣到最后都遭到迫害。
这些忠臣在位时,可能很多人,甚至君主都不喜欢他,只有当失去之后,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惋惜。历史上明朝一忠臣被冤杀 ,官兵抄家时落泪,太后得知后绝食几日。这人就是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千古名句的于谦,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千古忠臣是故事。
自小风高亮节
于谦是明朝的一位大臣,出生于1398年,为官多年,一直是尽职尽责,敢于为民请命,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品质,而于谦的这种风高亮节的品质,从他小时候开始就已经显现。
于谦的家族世世代代都敬佩文天祥,据说文天祥曾经托梦给于谦父亲,说自己会降临于家,巧合的是,没过多久于谦就出生了,于家人感到非常的欣喜。
于是当于谦出生后,父亲以及家中长辈便从小给他灌输文天祥的事迹。因此,于谦从小就立志要成为像文天祥一样的人,这也为他后来扬尘刚正不阿的品质埋下了基础。
于谦从小就是颇具才华的,被誉为神童,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和吟诗作对,更是在十二岁时就写下了《石灰吟》,千古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出自于此,可见于谦是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
于谦的仕途之路
从小就抱有远大志向的于谦,在23岁的时候成功考取了进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刚开始,于谦被明宣宗赏识,封为御史,之后又帮助明宣宗平定了叛乱,之后还担负起巡视地方的重任。
在这个过程中,于谦解决了数百起冤案,受尽百姓的爱戴。之后于谦就各地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上书,让地方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还在一些地方积极种树挖井,进行水患的治理。
于谦的许多措施都是利国利民的,这些举措的实施使百姓生活安逸,国家持续发展。可人的嫉妒得可怕的,当于谦备受重视的时,其他的官员对他的厌恶也是越来越重。
明宣宗驾崩后,明英宗继位。1449年,明英宗受人怂恿决定御驾亲征,于谦劝诫无果,后来明英宗被俘虏,在于谦的抵抗下成功保住了京城。
虽然保住了京城,但国家不可一日无主,于是代宗继位。代宗继位后,于谦依然是尽职尽责,后来敌军挟持明英宗再次来犯,希望于谦能投降,可于谦天生傲骨,不肯议和,坚持抵抗,这一件事也是也让明英宗在心里非常不爽于谦,当明英宗复辟后,于谦就遭殃了。
因为于谦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所以在朝堂上得罪了很多大臣。当明英宗复辟后,这些大臣便争相向明英宗说于谦的坏话,加上明英宗本身就对于谦有所隔阂,最终随便给于谦按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斩首,一代忠臣也就此陨落。
忠臣陨落,举国悲痛
在一群小人的怂恿下,于谦被斩首,不仅如此,这些人还想将于谦的那些拥护者一网打尽,只不过牵扯的人太多,最后不了了之。
之后这群人将于谦的罪行通告全国,全国上下百姓没有一个不为于谦喊冤的。
于谦被斩首后,官兵到他家里去抄家,结果发现于谦的家里完全没有一个大臣的样子,没有想象的富丽堂皇,只有一些皇上赏赐的物件,此外便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太后得知于谦被斩首的事情后,为于谦哀悼了几天,饭也吃不下,就连明英宗也为自己这个冲动的决定感到了后悔。
于谦死后,朝堂上没有谁能站出来和那些贪官奸臣对抗,贪污之风很快就盛行朝堂,那些此前怂恿明英宗惩治于谦的大臣也先后被充军抄家,这时大家才明白于谦是被冤枉的。
据说在于谦得以平冤昭雪之后,当时执行斩首的刽子手内心十分难受,他认为自己杀死了明朝大忠臣,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所以选择自刎谢罪。
总结
于谦作为一代忠臣,却没能换来一个好的结局,不禁令人感到惋惜,后来的《明史》也是为于谦平反,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于谦的虽然被迫害,但他仍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他的品质值得后世们学习,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初心,敢于与罪恶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