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间离奇宫闱事变的背后清朝政治运转体系全面崩溃
迪丽瓦拉
2024-11-18 04:39:23
0

原标题:嘉庆年间离奇宫闱事变的背后清朝政治运转体系全面崩溃

在清朝历史上,嘉庆是一位存在感极低的皇帝,也是非常特殊的历史角色,嘉庆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起义”的道咸衰世。

可以说,清朝积累了近二百年的社会积弊在嘉庆朝爆发,从此清朝由盛转衰。即便嘉庆努力勤奋的处理政务,但他既不具备祖父雍正的铁腕改革能力,也不具备父亲乾隆的驾驭手腕。

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发生了厨子行刺、天理教攻进紫禁城以及兵部失印等前所未有的奇葩事件,匪夷所思的背后折射出这一庞大帝国的衰败,以及几近崩溃的政治运转体系。

下岗厨子行刺嘉庆

公元1803年春天,嘉庆从圆明园返回紫禁城,在其銮驾抵达神武门时,一个披头散发的中年男子手持尖刀从门后冲出,直奔嘉庆而去。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嘉庆身边上百名带刀侍卫竟一个个呆若木鸡,手足无措,没有一个上前护驾,如同摆设,刺客面对规模庞大的回銮队伍如入无人之境。

千钧一发之际,只有嘉庆的侄子、御前大臣定亲王绵恩挺身而出,一边护卫嘉庆的轿子,一边奋力捉拿刺客,嘉庆则在慌乱之中丢弃御辇,夺路而逃。

但即便如此,也只有五名喀尔喀王公和御前侍卫上前帮忙,最终刺客寡不敌众被几人合力制服。

这次嘉庆虽然有惊无险的躲过一劫,但此次刺杀却是大清开国近二百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恶性政治事件,嘉庆对此非常愤怒。

不过他愤怒的并非是行刺,而是光天化日之下,一个笨手笨脚的刺客竟能压制上百名全副武装的宫廷大内侍卫,直奔御前。

而平日看似训练有素的武官侍卫在关键时刻竟毫无招架之力,最终还得靠亲王动手才勉强控制局面。

嘉庆震怒之下,先是对负有守卫之责的官员严加惩处,统军都统、副都统纷纷被革职,然后命令刑部官员严加审讯刺客,查出背后主使。

经过一番拷打,得知刺客名叫陈德,45岁,从年轻时起靠给人做仆役打工为生,几年前托亲属关系进入内务府成为一个厨师,后来其妻子死去,他本人也被内务府解雇,失去生活来源。

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陈德整日借酒浇愁,精神出现问题,苦闷之余,他在大街上算了一卦,求的签说他有“朝廷福份”。

为了逆天改命,他就萌生了刺杀当今皇帝的疯狂想法,因此可以确定他既无后台,也无主使,在面对审讯官员时,甚至还嚣张地说:

“若事成,则公等所坐之处,即我坐处也!”

对如此狂妄之徒,嘉庆也没客气,直接判处凌迟处死,他的两个儿子也被绞死。

为了加强皇帝人身安全守卫,朝廷制订了十分严密的“宫禁章程二十九条”,扩大有关皇帝安全的防御范围。

然而这并未给皇宫安全秩序带来太大改观,十年后还是这里,又发生了一桩更为凶险的惊天大案。

数十名天理教徒险夺紫禁城

公元1813年,嘉庆前往承德围猎期间,二百名暴徒分别从东华门、西华门两个方向杀进紫禁城。

虽然在守门侍卫的拦截下,仅有四五十人冲了进来,但进入皇宫后,竟无任何侍卫禁军出来阻拦,反而一个个顿做鸟兽散。

暴徒们手持钢刀,在内应太监的引领下,大摇大摆的闯至隆宗门外,隆宗门是何地方?

它位于内廷与外廷的交界处,往里是皇上的起居之所养心殿,以及皇子们读书之处,然后是太后的寝宫。

按理说这里应该是紫禁城防守最严密、最安全的地方,可是暴徒们到这里依然没遇到任何抵抗,于是他们开始爬墙,墙内就是养心殿。

正在读书的皇子、后妃以及王公大臣们早已乱作一团,瑟瑟发抖,仓皇之际,还是皇次子旻宁(道光皇帝)挺身而出,他手持鸟铳,射杀两个刚翻越墙头的暴徒,这才稍稍稳住局势。

据《清史稿》记载:

“贼入内右门,至养心殿南,欲北窜。上(绵宁)御枪毙二贼,余贼溃散,乱始平。”

后来在旻宁的镇定指挥下,禁军和火器营才赶到隆宗门参与围捕,在强大的火力面前,暴徒们只得翻墙逃跑,在躲藏两天一夜后被全部缉拿。

经调查,这伙暴徒的真实身份是天理教徒,天理教是白莲教的分支,主要活跃于京畿、山东和济南一带,信奉太阳,传习“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

公元1804年白莲教被嘉庆消灭后,天理教逐渐兴盛起来,并提出入教者缴纳根基钱,起事之后给予地亩官职的主张,因此天理教从一开始便具有鲜明的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政治目的。

清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加剧,社会阶级矛盾突出,中小农民被官绅地主盘剥,从而失去土地,导致中原很多省份出现大量流民。

天理教打着天道轮回的主张赢得了很多底层民众的支持,到1813年天理教教徒在北方已发展到十数万之多,大部分由流民组成。

当时的天理教京畿地区领导人林清趁着嘉庆离京,联络数千人准备发动起义,但在起事当天仅有二百人集合,但林清依然硬着头皮执行,因此便有了上述行为。

可以说,天理教攻打紫禁城并无周密的计划,起事的教徒不过是一群流民组成的乌合之众。

可就是这样一群战斗力渣渣的反贼竟然在守备森严的紫禁城横冲直撞,险些血洗皇宫,若不是旻宁站出来,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嘉庆在得知此事后更是目瞪口呆,以至于在罪己诏中称:

“此乃汉唐宋明前未有之事。”

嘉庆在十年间经历了两次行刺,惊怒之下的他认为是宫中的古树过多,阴气太盛,破坏了紫禁城的风水,于是下令将树全部砍除,并对宫中的守卫进行调换。

但依然没有焕然一新的迹象,就在嘉庆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宫中又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兵部失印案——大清政治运转体系濒临崩溃

公元1820年,即将动身赶往沈阳清东陵拜谒祖先的嘉庆命人前往兵部取行印以备不时之需,但很快就接到行印丢失的奏报,嘉庆是既愤怒又吃惊。

那为什么丢失一枚印章会令他如此惊恐呢?

一般来说,清朝的六部均有两枚印章,平日在京城使用的被称为“堂印”,另一枚是跟随皇帝出巡使用的,是行在大印,即“行印”。

关于兵部行印,因为皇帝巡游在外调兵遣将都需要这枚行印,如今大印丢失,嘉庆自然着急。

更何况丢失印章这种事,不仅本朝没发生过,就连此前历朝历代都没有发生过,嘉庆决定彻查此事,先是撤掉兵部尚书明亮,然后命庄亲王旻课、大学士曹振镛及吏部尚书英和审理此案。

经过近两个月的审讯,事情终于水落石出:

原来早在去年八月,行印就被人盗走,看管印章的书吏俞辉当时正在熟睡,等醒来发现印章被盗十分害怕,但他并未第一时间向上级禀报,而是贿赂负责查验的堂官,让他不要检查匣子里面的行印。

本来兵部每个月都会有人例行检查印章存放情况,可是此时的大清吏治极端败坏,所有的检查都没有开匣验章,以至于行印丢失近一年都毫未察觉。

如今嘉庆谒陵需要用印才东窗事发,嘉庆虽然严厉惩处相关责任官员,但丢失的行印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至于在哪更是永远成为谜团。

虽然行印失窃案并不复杂,但所有监督和执行却全部失灵,可见清朝政治运转体系的崩溃,震怒惊恐之下的嘉庆在两个月后就宣告驾崩。

下一位接过权杖的道光依然无法挽回帝国颓势,清朝国势一如自由落体般极速下降,而地球的另一端,工业革命和殖民主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1840年,也就是嘉庆死后的第十五年爆发鸦片战争,腐朽的大清也从封建帝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