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80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突然暴病身亡,朝野震动。在这权力真空之际,宣帝的岳父杨坚抓住时机,假借皇帝遗诏之名掌控朝政大权。消息传至地方,立即引发忠于北周的地方将领强烈反弹,他们纷纷举兵讨伐杨坚。由于这些叛乱势力分别来自不同方位,史称\"三方之乱\"。那么,这些反抗杨坚的地方将领都是何人?他们最终又落得怎样的结局?
首先来看相州总管尉迟迥。这位鲜卑族将领字薄居罗,不仅是北周皇室外戚,更是开国元勋。其母为北周奠基人宇文泰的亲姐姐,这使得他自幼就跟随舅父南征北战。在收复弘农、大破沙苑等关键战役中屡建奇功,官至尚书左仆射、领军将军,深受宇文泰器重。北周立国后,尉迟迥获封柱国大将军、蜀国公,食邑万户,地位显赫。宣帝时期,他出任大前疑并兼任相州总管。当杨坚假传圣旨召其入朝时,尉迟迥深知此行凶多吉少,毅然在相州起兵,短时间内便集结数十万大军。杨坚急派名将韦孝宽率十万精兵征讨,并令高颎督战。经过激烈交锋,尉迟迥兵败城破,这位老将在城头射杀数敌后,最终自刎殉国。
其次是郧州总管司马消难。字道融的他出身北齐显贵,其父司马子如与北齐奠基者高欢有布衣之交,官至尚书令。司马消难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经史,更迎娶高欢之女成为驸马都尉。然而在北齐后主高洋残暴统治下,为求自保,他暗中联络北周,在杨忠接应下投奔关中。在北周,他先封大将军、荥阳公,后随武帝东征升任大后丞。其幼女更被选为北周静帝皇后,地位尊崇。得知尉迟迥起兵后,时任郧州总管的司马消难立即响应。杨坚派王谊率军镇压,司马消难不敌,只得南逃陈朝避难。隋灭陈后,因与杨坚之父杨忠有兄弟之谊,他得以保全性命。
最后是益州总管王谦。字赦万的他出身将门,其父王雄为北周柱国大将军,在与北齐交战时壮烈殉国。王谦性格恭谨,虽无过人才能,但凭借父亲功勋在北周平步青云。承袭父职后,他在武帝伐齐时奋勇作战,获封上柱国。577年出任益州总管,统辖十八州军事。宣帝驾崩后,杨坚欲以梁睿取代其职。深感皇恩厚重的王谦不满杨坚专权,遂在蜀地起兵。可惜他采取消极防守策略,坐等梁睿大军入川。在梁睿凌厉攻势下,王谦很快兵败,最终被叛变的部下所杀。由于三方势力各自为战、缺乏配合,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很快就被杨坚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