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当中,有很多对汉武帝不利的内容,汉朝为何不让司马迁修改?
迪丽瓦拉
2025-10-04 05:32:46
0

其实汉武帝活着的时候,他压根就不知道司马迁写了《史记》!

在正史上,司马迁写完《史记》之后,这本史书其实是他家里,被私人收藏了几十年。直到后来,司马迁的女婿成了汉朝的丞相,之后这套书才被司马迁的外孙子翻了出来,这才得以传世。

如果没有一个好女婿,没有那个外孙子,可能后世永远都不会知道,司马迁原来还写了这么一本书。

在《史记》这本书的背后,其实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

当年在西汉时期,有一个叫司马谈的史官,也就是司马迁的爸爸。司马谈在读书的时候发现:在他所读过的所有历史书里面,从来没有任何一本书,完整的记录了以往全部的历史。

在西汉之前,大家虽然有记录历史的习惯,但形式却比较单一。汉朝之前的史书,大家可以去搜《竹书纪年》或者《春秋》。这两本史书,都是先秦时期的史书。而这里面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在某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记载非常简短。

所以后来,司马谈就有了一个想法。

他想写一本新的史书,把之前所有已知的历史,全都写进去。

出于这个目的,后来,司马谈就借着自己太史令的身份,四处搜集各种历史文献资料,为接下来写书做准备。

不过,司马谈的这个梦想,一直到他去世,都没能完成。

因为这个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

就这样,在司马谈去世之后,司马迁接了他的班,继续做汉朝的太史令。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的梦想,立志要完成这部史书。

此后的十多年里,司马迁就按照自己父亲搜集到的这些资料,正式开始写书。

不过在这期间,司马迁因为给汉朝将领李陵求情,触怒了汉武帝,后来遭受了宫刑。但即便如此,在这之后,司马迁还是忍受着巨大的身心创伤,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至此,《史记》正式诞生了。

不过,对于《史记》的具体成书时间,后世却无法考证。我们只能确定,司马迁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汉武帝还在位。

但这样一来,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在《史记》当中,其实存在很多对汉武帝不利的地方。比如说,司马迁对于汉武帝耗尽国力打匈奴这件事,其实是持反对意见的。而且,司马迁认为,汉武帝迷信鬼神,有好大喜功的嫌疑。

这些观点,算不算抹黑不好说。但是从后世的角度来看,确实对汉武帝有些不利。但是从司马迁自己的视角来看,他只是出于一个史官的职责,秉笔直书。

所以,如果汉武帝知道,有这样一部不利于自己的史书存在,他会允许这部史书传世吗?他会不会要求司马迁更改?或者干脆一把火烧了司马迁的书呢?

这种可能,司马迁自己也不敢赌。毕竟,这是他一生的心血。

所以,在《史记》成书之后,司马迁并没有大肆对外宣传。而在他临终之前,他就把《史记》的书稿,传给了自己的女儿。

就这样,在司马迁去世之后,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世人其实都不知道有这部书的存在。

直到很多年之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司马迁的这个女儿,嫁了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名叫杨敞。杨敞早年曾经在霍光麾下做官,后来官至丞相,并且参与了拥立汉宣帝。

而到了汉宣帝坐稳皇位之后,此时的汉朝官方,已经能够接受对汉武帝的一些批评了。而此时的杨家,地位又很高,也有能力保护这部书稿。

于是,在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从家里拿出了司马迁的书稿,公开在了世人面前。在这之后,《史记》才真正通行于世。

不过,这个故事讲到这里,其实还没完。

随着《史记》流传天下,后面的几任汉朝皇帝,或者说汉朝官方,也开始意识到私人写史书的影响力了。所以后来,汉朝对于私人写史书,其实是持反对态度的。

而到了百年之后,到了东汉时期,这颗子弹穿越了时空,直接打在了另一位史学大家的身上。

在东汉初年,有一个人叫班彪。班彪在读史书的时候发现:司马迁写了汉武帝时代之前的事情,但是从汉武帝去世到东汉时期的历史,又没人写了。

于是,班彪穷尽半生精力,搜集资料,想要续写《史记》。

但结果,班彪和司马谈一样,都没能完成这个梦想。因为这个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班彪在临终之前,只能把这个梦想,托付给了自己的大儿子班固。

后来,班固确实继承了父亲的梦想,继续续写史书。可是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写书期间,他忽然被邻居给举报了!

然后,官府直接就把他抓了起来,说他私修国史。

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这个罪名坐实了,班固很有可能会被杀头。

在这个关键时刻,班固的弟弟班超,为了救自己的哥哥,直接跑到了京城,向当时的皇帝汉明帝上书,陈说自己哥哥的冤屈。

汉明帝是一个明君,所以,当他收到班超的申诉之后,直接让人把班固已经写完的书稿拿来,自己要看一遍。而在看完之后,汉明帝发现,班固写的确实很不错,而且也没有夹带私货,基本上算是秉笔直书。

于是在这之后,汉明帝就下令赦免了班固,还给班固任命了官职,让他以后专门写这部史书。

就这样,在汉明帝的支持之下,班固这才得以写完了这部史书,这就是二十四史当中的《汉书》。

所以,不管是《史记》还是《汉书》,能够传下来,其实都很不容易。如果当年汉武帝知道,司马迁写了这么一个东西。《史记》能不能传下来,可能都要存疑了。

尽管在之前的战争当中,毌丘俭已经摧毁了高句丽的都城,并且几乎把丸都山城周围的人屠戮一空。但既然这位高句丽王还活着,这场仗就不算完。

想要真正解决问题,不但要干掉这位高句丽王,而且还得消灭高句丽的附属势力。

于是接下来,毌丘俭兵分两路。一路由玄菟太守王颀统领,直接北上,进入今天的吉林、黑龙江,以及俄罗斯沿海地区。另一路由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统领,南下进入朝鲜半岛,力求扫荡半岛全境。

这是一场横跨三千里的远征。

先说北上的这一路魏军。

在两路魏军当中,北上这一路,作战任务相对更重要一些。因为按照当时魏军得到的情报,那位逃走的高句丽王,就在北方。

随着王颀统领的这一路魏军北上,那位已经逃到长白山一带高句丽王,不得不主动带兵迎战。

结果显而易见,双方只过了一招,这位高句丽王就溃不成军。此后,这位高句丽王不得不再次向北逃走,逃到了图们江至绥芬河一线。

而在这一战结束的同时,这位玄菟太守王颀,也学会了之前司马懿和毌丘俭的招。很快,那些之前帮助过高句丽王的部族,纷纷被清算,随后被斩首超过三千级。

经过这种残酷的杀戮之后,王颀瞬间就镇住了这些部族,让他们再也不敢帮助高句丽了。

而这样一来,那位高句丽王位宫,已经无法再得到任何援军。于是此后不久,在王颀的追击之下,他只能再次向北逃走。最终,这位高句丽王,从今天的黑龙江双鸭山一带继续北上,逃到了俄罗斯沿海地区,并且在此后不久病逝。

至此,以王颀为首的这一路魏军,算是彻底完成了战略xr.906mc.cn目标。而且,在一路追杀这位高句丽王的过程当中,王颀也几乎打穿了东北全境,迫使扶余、宿慎等部族王国臣服。整个高句丽北部,此后悉数并入魏国的玄菟郡。

与此同时,魏国的另一路大军,也是捷报频传。

南下这一路大军,主要面对朝鲜半岛北部的濊貊各部联军。在此之前,濊貊各部臣服于高句丽。这一战没什么好说的,双方稍微接触之后,魏军就大获全胜,逼得濊貊各部臣服。而且自此之后,濊貊各部的首领,需要定期去魏国的郡城,找当地太守述职。濊貊各部,也要按时缴税和服劳役。

搞定了濊貊各部之后,接下来,魏军又向整个朝鲜半岛,发出了檄文布告,要求朝鲜半岛南部的辰韩八国,停止和魏国对抗,迅速结束战争。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很奇葩的情况出现了。

可能是因为文字不通,翻译有误的原因。当时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些部族和国家,对于魏国发出的这个布告,产生了极大的误会。于是,魏国的这份布告,非但没能平息半岛的战争,反倒是让5v.906mc.cn朝鲜半岛南部的一些小国,迅速联合了起来。

虽然是误会,但仗都打到这一步了,继续和谈似乎也没什么用了。

所以很快,魏国就再次出兵。而这一战,同样没什么可说的,因为双方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最终,魏军迅速获胜,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部分区域,也由此纳入魏国的版图。

直到这个时候,这场由毌丘俭主持的‘征伐高句丽之战’,才算是彻底结束。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同样也非常辉煌。这一战,魏国不但近乎消灭了整个高句丽,而且还一举将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几乎整个朝鲜半岛,全部纳入到了自己的版图当中,毌丘俭一战拓边数千里。

至此,中原王朝对于东北以及朝鲜半岛的控制力度,再次上了一个新台阶。

战争结束之后,魏军返回了之前高句丽的都城,也就是丸都山城和国内城一带。为了纪念这一战,毌丘俭还下令,在国内城一带勒石纪功。

这块石碑,后来历经千年岁月,一度消失不见。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这块石碑再次被挖了出来。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曾经对这块石碑进行过考证。通过考证后来得知,《三国志》中的记载,基本上和石碑上的铭文一致。

这块石碑,今天就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斯人已逝,昔日的战鼓已经遥不可闻。但有些东西,终究还是随着这块石碑,跨越千年,直到今天。

……

在这短短一年时间里,魏国的东西两线,同时支撑了两场大战,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西线那边,曹爽空耗了大量军资人力,最后却无功而返,而且差点被费祎包了饺子。

而东线这边,毌丘俭调动了人力物力,远不及曹爽。但是他打出来的战绩,却是拓地数千里,一战封神。

关键是,在当时的魏国朝堂看来,毌丘俭并不是独立的。在很多人看来,他算是司马懿那边的人。

所以,这两场战争打下来,曹爽和司马懿两位辅臣的成绩,天差地别。这种结果,未免就让曹爽这边,越发的被动了。

这该怎么办呢?

此时的曹爽,已经不愿意再让步。在过往的几年里,他也曾经隐忍,也曾经向司马懿低头。在这几年当中,曹爽逐渐控制了尚书台,控制了魏国的中枢决策部门。就连魏国的禁卫军队,也都被他控制了大半。

都走到这一步了,再让我放手,怎么可能呢?

没有人知道,那一年,曹爽到底是怎么想的。也没有人知道,当时曹爽的那些党羽,比如何晏、丁谧等人,又给他出了什么主意。

总之后来,公元245年八月,就在毌丘俭刚刚大胜之后不久,曹爽忽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举动。

那一天,曹爽废置中垒营和中坚营。而这两个营的编制取消之后,两个营的士兵,则是全部被曹划拨给了自己的弟弟曹羲统领。

这一下,魏国高层的很多人,都彻底坐不住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三国的乱世中,英雄辈出,但亦有一些人物因其智谋不足而成为后人笑谈的对象。他们或许曾为一时之勇,却未...
唐朝八位人们熟知的皇后,下场都...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礼制体系中,皇帝的正妻拥有至高无上的尊号——皇后。这一称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原创 西... 西汉名将李广利的传奇与悲剧 西汉名将群星璀璨 西汉王朝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军事将领,他们...
商朝玄鸟的真面目:不是神秘的凤... 关于商人起源的玄鸟崇拜,我们可以从《诗经·商颂·玄鸟》中找到最早的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
关羽过五关所斩六将姓名都有深意...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故事中,那些倒在青龙偃月刀下的守将都有名有姓:东岭关守将孔秀、洛阳太...
关羽败走麦城被杀,诸葛亮随后说... 刘备夺取益州、掌控荆州,又在汉中之战中大败曹操后,蜀汉的势力如旭日东升,天下格局已然发生深刻变革。此...
原创 魏... 咱今天聊个特有意思的历史事儿啊 —— 就是那个魏惠王,放着安邑那地方不待,非得把都城挪到大梁去,你们...
商鞅变法让国家强大,为什么有那... 商鞅变法作为战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改革运动,确实极大地推动了秦国的强盛,但同时也触动了诸多利益集团,引...
张国雄:“侨”是江门申报国家历...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竞争格局中,能否以独特文化基因构建清晰价值脉络,是城市脱颖而出的关键。对于江...
原创 三... 纵览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真正能称得上超一流武将的不过十人:有\"飞将\"之称的吕布,威震华夏的关羽,...
中国古代最奇葩战役,双方统帅阵... 中华五千年历史长卷中,无数著名战役如璀璨星辰般闪耀。有的战役因统帅的勇猛果敢而名垂青史,譬如蜀汉名将...
西王母形象谱系与其文化的多维阐... 西王母作为上古神话传说时代生活在我国西部的一位人文始祖,在与中原文明不断碰撞交融中,其形象经历了从半...
原创 为... 漫步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由青砖构筑的巍峨古建筑总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令人不禁驻足凝望。这些历经沧桑的...
原创 同... 清朝开国之初,皇太极作为清王朝的首位皇帝和奠基者,其后宫构成颇具特色。据史料记载,当时后宫中设有一后...
原创 五... 秦琼在隋唐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地位探讨 关于秦琼在战场上的表现是否影响了隋唐历史的走向,这一...
刘禅投降后写下3字保命!司马昭... 想必大家都熟知三国时期 “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在诸葛亮离世后不久,便向曹魏投降,自...
原创 三... 三国时期名将辈出,其中不乏勇冠三军的绝世猛将,民间素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排名之...
原创 民... 在时光的长河里,民国是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烟火气的岁月。那是新旧交替的时代,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思想的...
《松间鸣玉:王世贞传》解码明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代的王世贞宛如一颗璀璨复杂的星辰,散发着独特光芒。他既是官场中周旋于严嵩、张居正等...
韩国简史:“一部韩国史,半部挨... 韩国是战国时代的一个重要诸侯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和赵国一起被合称为“三晋”。 按理说,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