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爆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开始。
2. 1945年: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正式向中国政府投降,结束抗日战争。
3. 1976年:毛泽东逝世,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布《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
4.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爱沙尼亚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5.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清算银行,成为该组织首批亚洲成员。
6. 1999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赴澳大利亚进行国事访问,推动双边关系发展(访问期为9月6日至14日,9月9日为关键日程日)。
7. 2006年:中国成功发射实践八号育种卫星,用于航天育种科学研究。
8. 2008年:北京残奥会期间举行多项赛事(残奥会于9月6日至17日举行,9月9日为正式比赛日)。
1. 1087年:威廉二世加冕为英格兰国王,继承威廉一世的王位。
2. 1513年:弗洛登战役爆发,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阵亡,英格兰取得决定性胜利。
3. 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正式通过决议,将新国家命名为“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4. 1850年:加利福尼亚正式成为美国第31个州。
5. 1926年: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成立,成为美国首家全国性广播网络。
6. 1947年:计算机科学家 Grace Hopper 在哈佛大学报告首个计算机bug(一只蛾子导致计算机故障),该术语沿用至今。
7. 1971年:约翰·列侬发行个人专辑《Imagine》,成为反战和文化标志性作品。
8. 1991年:塔吉克斯坦宣布独立,脱离苏联。
9. 2015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超越维多利亚女王,成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七十八年前的今天,南京城的风里飘着桂香,也卷着未散尽的硝烟。长江水裹挟着八年血泪奔涌向东,而黄埔路的中央军校礼堂外却不见欢呼的人群。九万万人屏息等待着,等待一个被炮火犁过无数遍的民族,在废墟上挺直脊梁的瞬间。
礼堂内静得能听见钢笔吸墨水的轻响。冈村宁次解下佩刀时,刀鞘磕碰桌沿的脆声惊醒了满室寂静——这把曾指挥百万侵华日军的“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官”军刀,此刻孤零零躺在案头,像条僵死的毒蛇。他身后的七名日本将领面色灰败,有人后颈渗出冷汗,在军服领口洇开深色印记。而对面的中国受降席上,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扶了扶金丝眼镜,展开降书的指尖稳如磐石,唯有砚台旁那支“永生”牌钢笔的金属笔夹,在晨光里闪了一下,恍若未熄的战火。
历史的戏剧性总藏在细节里。当冈村宁次签下“冈”字第一笔时,钢笔突然断墨。这位曾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帝国大将,慌乱地甩动笔杆,墨汁溅上苍白的手指。观礼席上不知谁发出一声短促的嗤笑,随即被更深的寂静吞没。记者镜头捕捉到何应钦微微扬起的下巴——八年前,正是他代表中国在《何梅协定》上屈辱签字,默许日军进驻华北;八年后,同一个名字落在受降书最高处,力透纸背。
当九页降书递到中国代表面前时,礼堂穹顶突然传来闷雷滚动声。冈村宁次浑身一颤,窗外却阳光刺目。后来人们说,那是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冤魂的恸哭,是台儿庄墙垛下的血痂剥落,是衡阳焦土里折断的刺刀在嗡鸣。何应钦站起身,双手接过降书。您或许想不到,这位陆军一级上将突然做了个微小动作:他对着日军代表欠身还礼十五度,幅度精准得如同测量过。满场哗然中,翻译官念出他未出口的深意:“胜利者更需恪守尊严。”
礼堂外的一幕更令人泪涌。担任警卫的宪兵郝瑞辉,腰间皮带扣着只搪瓷碗——那是他阵亡兄长留下的遗物,碗底刻着“誓复南京”。当日军车队灰溜溜驶离时,他突然扯开衣襟,露出胸膛上淞沪会战的弹疤,对着天空嘶吼:“哥!咱们赢了!” 路旁梧桐叶扑簌簌震落,像漫天飞舞的纸钱,也像欢庆的彩屑。
当受降书上的墨迹尚未干透,另一场交易已在暗潮中涌动。蒋介石秘密传令何应钦:“对冈村宁次须‘以礼相待’,所有武器移交后,其人身安全由我军保障”。这位侵华总司令在签字仪式后未被关押,反被送往南京金银街4号别墅“休养”,甚至保留私人厨师与卫队——四万万同胞用血换来的胜利,竟成了战犯的护身符。
1948年解放战争炮火连天之际,蒋介石急需日军将领的剿共经验。冈村宁次化身“白团”顾问团核心,向国民党军官传授围剿八路军战术,甚至亲自修订《华东剿匪作战方案》。为掩人耳目,1949年1月上海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上演荒诞一幕:法官当庭宣告“冈村宁次无罪释放”,旁听席爆发的怒吼声中,战犯从后门溜走。毛泽东在延安拍案而起:“蒋介石为蝇头小利弃民族大义!”连夜签发追捕令时,冈村已乘美舰逃往台湾。
在台北阳明山的密林深处,这位白发战犯换上国民党军装,成为“革命实践研究院”特级教官。当他在沙盘前指点国民党将领“如何阻断共军后勤”时,台下学生无人知晓——沙盘上的山东地形,正是用他当年推行“三光政策”时测绘的华北地图绘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