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昨日在“覃仕勇说史”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1957年,毛主席兴冲冲赴莫斯科参会,听闻铁托缺席,顿感遗憾》的精彩文章。文中详细记述了1957年11月2日,毛主席应赫鲁晓夫之邀,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飞抵莫斯科,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盛大纪念活动及64国共产党与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历史场景。 当毛主席与宋庆龄、邓小平等人乘坐的图-104客机缓缓降落在莫斯科机场时,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布尔加宁、伏罗希洛夫等早已冒着刺骨寒风,在停机坪上翘首以待。据史料记载,赫鲁晓夫原计划组织规模空前的200万群众沿街欢迎中国代表团,以彰显中苏友谊。然而当毛主席从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处得知这一安排后,立即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此兴师动众实在劳民伤财,不必要的欢迎仪式能省则省,最多安排300人即可。在毛主席的坚持下,赫鲁晓夫最终尊重了他的意愿,将欢迎仪式简化至最低限度。 尽管仪式从简,但苏联方面仍以最高规格礼遇接待中国贵宾。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苏联最高领导层全员出动,军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场面庄重而热烈。毛主席在苏联民众的欢呼声中即兴发表了简短演说,他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在寒风中回荡,引发经久不息的掌声。随后,赫鲁晓夫亲自陪同毛主席乘坐专车前往下榻处——这座昔日沙皇居住的豪华宫殿。途中,赫鲁晓夫难掩兴奋之情,一路上滔滔不绝地介绍莫斯科的风土人情。当被问及对莫斯科冬季的印象时,毛主席若有所思地回答:这是我第二次在冬季造访莫斯科,算是故地重游了。赫鲁晓夫立即接过话题,盛赞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并表示莫斯科的雪景别具韵味。然而,随着车辆驶入克里姆林宫,毛主席的目光被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所吸引,神情渐渐变得凝重,对赫鲁晓夫的喋喋不休不再回应。
抵达住所后,随行翻译阎明复忍不住询问毛主席为何突然沉默。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我不禁想起了斯大林......对于这位苏联前领导人,毛主席怀有极其复杂的情感。虽然两人曾有过诸多分歧,但毛主席始终将斯大林与列宁并列为伟大的革命导师。正如老覃在前日文章《1957年苏联未遂政变始末:毛主席借古喻今叹赫鲁晓夫》中所言,毛主席曾引用王安石诗句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将列宁、斯大林比作开疆拓土的雄主,而将赫鲁晓夫视为屈膝投降的不肖子孙。 11月5日,毛主席率领代表团前往红场拜谒列宁墓。在纷飞的雪花中,毛主席肃立墓前,久久不愿离去。他摘下礼帽,任凭雪花落满发间,沉默不语。这一庄严时刻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莫斯科市民自发聚集。突然,人群中爆发出用生硬中文呼喊的斯大林—毛泽东口号,这熟悉的呼唤将毛主席的思绪拉回到1950年首次访苏时的场景。当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这充满革命情谊的口号曾响彻莫斯科街头。此刻,那些激情澎湃的历史画面再次浮现在毛主席眼前,他缓缓转身,目光深邃地望向欢呼的苏联群众,仿佛在追寻那段难忘的岁月印记。
上一篇:青铜器上的凤鸟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