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许多曾经叱咤风云的将领纷纷兵败被俘。从东北战场的廖耀湘、华东战场的王耀武,到淮海战役中的杜聿明、黄维,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都成了我军的阶下囚。然而在这些被俘将领中,有一个人的情况颇为特殊——他的名气远不如上述几位,但被俘时的军职却高得惊人,堪称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俘虏的国民党最高级别将领。这个传奇人物究竟是谁呢?
此人名叫汤尧,被俘时身兼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和陆军参谋长两大要职,军衔为陆军中将,与杜聿明平级。不过若论实际地位和军事才能,他远不及杜聿明这样的实权派将领,与廖耀湘、黄维等主力兵团司令相比也相去甚绌。但单就官职级别而言,他确实比前面提到的几位将领都要高出一截。
那么,这位军事才能平平的汤尧,是如何获得如此显赫的军职的呢?汤尧生于1897年,是国民党中央系的资深军官。与其他战功赫赫的将领不同,他的军旅生涯大多在参谋部和集团军担任文职工作,鲜有直接带兵作战的经历。1949年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后,汤尧从南京仓皇出逃,先到广州,后又辗转逃往云南。
1949年12月,卢汉将军在云南宣布起义,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此时国民党本应派遣得力干将坐镇西南,但高级将领们纷纷避之不及。在这种蜀中无大将的情况下,资历较老的汤尧被矮子里拔将军,临危受命为陆军副总司令,兼任第8兵团中将司令官。蒋介石要求他在云南边境做最后的抵抗。
长期担任参谋工作的汤尧书生气十足,实际上并不具备指挥作战的能力。获得这个虚衔后,他暗自打着如意算盘:只要象征性地坚持到最后一刻,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乘飞机逃往台湾。在他看来,有了陆军副总司令这个头衔,即便到了台湾也能获得不错的待遇。然而他严重低估了解放军的行军速度,在云南花天酒地之时,被我军部队包了饺子,彻底断送了逃往台湾的美梦。
原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3军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长途奔袭。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这支铁军急行军2000多公里,完全超出了汤尧的想象。1950年,当解放军突然出现在蒙自汤尧驻地时,这位副总司令正和部下们悠闲地看戏。突如其来的战报让他大惊失色,仓促间连飞机都来不及登,只得乔装改扮企图逃跑。但很快就被投降的国民党士兵指认出来,被带到了解放军13军副军长陈赓面前。
面对被俘的现实,汤尧百思不得其解。他愤愤不平地说:按照中外军队的行军标准,日均行军最多100里,再多士兵就吃不消。你们这样违背行军原则的快速推进,简直不可思议!这番言论让在场的解放军指挥员啼笑皆非——国民党军队由这样不懂军事的将领指挥,其覆灭的命运早已注定。
作为被俘的国民党最高级别将领,汤尧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虽然改造期间表现尚可,但他终究没能等到特赦的那一天。1962年,这位曾经的陆军副总司令病逝于功德林,终年65岁,结束了他充满戏剧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