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有一位历经三朝的传奇名臣章佳·阿克敦,他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堪称一部惊心动魄的官场史诗。雍正年间,当皇帝为人才匮乏而忧心忡忡时,内阁首辅张廷玉的一句死牢里有个现成的竟意外造就了一位流芳百世的名臣。
这位出身满洲正蓝旗的贵族子弟,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八旗科举中,年仅24岁的阿克敦以优异成绩考取进士,这在崇尚骑射的满洲子弟中实属凤毛麟角。当时的满清贵族多依靠祖荫入仕,像阿克敦这样勤学苦读的实属异数。他很快以出众的才华获得康熙帝青睐,在翰林院任职期间,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称道。
雍正即位后,阿克敦的仕途更是一路高歌猛进。在短短十三年间,他从一个七品编修连升七级,最终官至从二品的兵部侍郎,创造了令人咋舌的升迁纪录。雍正帝曾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称赞他:仲和之才,实为满洲翘楚。这样的殊荣,连早他十年入仕的汉臣张廷玉都望尘莫及。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戏剧性。雍正六年(1728年),春风得意的阿克敦突然遭人弹劾,被指控挪用税银、纵容家人索贿等多项罪名。龙颜大怒的雍正帝当即下令将其革职查办,经过三司会审后判处斩监候。在阴暗潮湿的死牢中,这位昔日的朝廷重臣每日与铁链镣铐为伴,等待着秋后问斩的最终判决。
转机出现在雍正七年(1729年)。当时清军在与准噶尔的战事中屡遭挫败,而江南又突发特大水患,京杭大运河淤塞导致漕运中断,京城粮价飞涨。焦头烂额的雍正帝在御前会议上慨叹:满朝朱紫,竟无一人可用!此时,与阿克敦有同窗之谊的张廷玉冒险进言:死牢中的阿克敦,或可戴罪立功。
这个大胆的提议让满朝哗然。但张廷玉深知阿克敦的治水才能——当年在广州任职时,阿克敦就曾成功治理过高要等五县的水患。经过反复权衡,雍正帝最终决定给这个死囚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当狱卒打开牢门宣读特赦诏书时,蓬头垢面的阿克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临危受命的阿克敦立即赶赴江南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