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改写的文本,增加了细节描述并扩充至400字以上:
《汉书》与《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部纪传体史书,共同构成了二十四史的基石。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先河,全书共一百三十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这部巨著不仅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独创体例,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鲜活形象。比如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传神描写,将这位西楚霸王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
班固所撰的《汉书》则延续了纪传体例,但将记述范围聚焦于西汉一朝。全书一百篇,分为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其中《食货志》《地理志》等专篇开创了史书编纂的新体例。在《霍光传》中,班固通过细致入微的笔法,记载了这位权臣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的为官细节,展现了史家严谨的叙事风格。值得注意的是,《汉书》在记载典章制度方面尤为详尽,如《刑法志》中关于约法三章的记载就比《史记》更为系统全面。
两部史著虽风格迥异但互为补充:《史记》文笔纵横捭阖,充满文学感染力;《汉书》则叙事缜密,注重史实考据。在记载同一事件时,如汉武帝时期的政治变革,司马迁多采用文学化的场景描写,而班固则偏重制度沿革的客观记录。这种差异既反映了两位史家不同的史学观念,也体现了从西汉到东汉史学发展的演变轨迹。后世学者常将两书对照研读,以获取更完整的历史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