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蜀汉五虎上将皆是威震天下的超一流猛将,而赵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广为流传的三国二十四名将排行榜上,赵云高居第二位,其武艺之精湛、战力之强悍,足以令敌军闻风丧胆。即便是曹操麾下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将,若与赵云单打独斗,也绝无胜算。正因如此,赵云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一样,都被视为非一人可敌的存在。想要与赵云一较高下,至少需要两名曹营大将联手方有周旋的余地。那么,若是张郃、张辽、徐晃这三位曹营顶尖武将联手围攻赵云,能否将其击败?从演义中的诸多战例来看,这三人的实力与赵云根本不在同一层次,即便三人合力也难以战胜这位常胜将军。
在《三国演义》的经典战役中,张郃与徐晃曾两次联手对抗赵云,却均遭败绩。第一次发生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遭周瑜火攻而全军覆没,曹操本人仓皇逃窜。诸葛亮与周瑜为扩大战果,各自派遣大将截击曹操。诸葛亮棋高一着,派出的赵云、张飞、关羽三路兵马都成功拦截曹操,使其损兵折将。其中赵云作为第一路伏兵,当时曹操身边尚有众多将领护卫,便命张郃与徐晃二人断后阻击赵云,自己则率亲信先行逃命。虽然演义中未详细描述这场交锋的经过,但从后续曹操遭遇张飞时派出张辽、徐晃配合许褚三人夹击的情节可以推断,张郃与徐晃必定是从赵云手下全身而退,才能及时赶上主力部队。这说明赵云虽击败二人,却未赶尽杀绝,而是放其离去。
第二次交锋发生在汉水之战时,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曹营营救老将黄忠。当张郃与徐晃再度面对这位曾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常山赵子龙时,竟被其威势所慑,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作为久经沙场的名将,本应以奋勇杀敌、建功立业为信条,但张郃与徐晃却被赵云的神勇震慑得畏缩不前,甘愿做逃兵。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赵云救走黄忠及其副将张著。后来在曹操的严令逼迫下,二人才勉强率军追击,然而当追至蜀军营寨前,见寨门大开,赵云独自横枪立马于前,二人竟吓得转身就逃。可见赵云的威名已深深烙印在二人心中,使其完全丧失了与之一战的勇气。
再看张辽与赵云的间接对比。张辽虽未与赵云直接交手,但他与文丑有过交锋,而文丑又与赵云战成平手。在延津之战中,曹操吸取了白马之战时颜良连斩宋宪、魏续的教训,特意派出张辽与徐晃两员大将合力围攻文丑。然而现实却给了曹操沉重一击:张辽刚与文丑交手,就被其一箭射中盔缨,第二箭又射倒战马,张辽坠马陷入险境;徐晃急忙上前救援,却仅数合就被文丑击退。反观赵云年轻时与文丑的那场大战,当时初出茅庐的赵云尚是少年将领,战斗经验远不如已成名的河北上将文丑,却能与之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由此对比可见,张辽与徐晃联手都敌不过文丑,而赵云一人就能与文丑战平,赵云的武艺显然远在张辽、徐晃之上。
综上所述,即便张郃、张辽、徐晃这三位曹营一流武将联手,也难以战胜赵云这位蜀汉的常胜将军。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汉水之战空营退敌等经典战例,无不彰显其超凡的武艺与胆识。他不仅武技精湛,更具备过人的战场洞察力与应变能力,往往能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相比之下,张郃等人虽也是当世名将,但在面对赵云时总显得力不从心,多次交锋的败绩更印证了彼此间的实力差距。因此可以断言,在《三国演义》的武力体系中,赵云确实具备以一敌众的非凡实力,张郃、张辽、徐晃三人联手也难以将其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