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羽失荆州,曹操和孙权积极策划,刘备和诸葛亮似乎置身事外
对刘备来说,诸葛亮的最大价值是给他献上了一副具有战略意义的《隆中对》,而《隆中对》中体现出的最大价值有两个硬指标:1、取荆州;2、取益州。在这两个硬指标的基础上,才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各种外交和内政的软指标。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鞍马一生的刘备终于到达他事业的顶峰,他取了益州、汉中和荆州,成了汉中王。
也就是在这一年,鼎盛的刘备开始走下坡路,因为他的前将军,担负“和孙权拒曹操”之责的关羽,主动向曹操的樊城进攻。关羽的这次进攻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不仅失去了荆州,更丢了命。
关羽向樊城发起进攻是8月,10月就被孙权抄后路夺了荆州,12月在麦城附近被抓,同月被斩,前后进行了5个月的战争。
在这5个月内,曹操和孙权一直在参与并关注这场战争。
曹操先是命令徐晃救援曹仁,派出徐晃后,又担心徐晃力量不够,还打算亲自带兵前往,结果被臣下劝阻。
孙权更是从头至尾参与着夺荆州事件,从给曹操写信告知要夺荆州,到亲自出面安抚荆州降将,其行动贯穿整个荆州事件全过程。
可是,益州的刘备和诸葛亮却没有任何动作,他们非但没有向荆州发一兵一卒,连对这一重大事件的讨论都未见记载。
以刘备和诸葛亮对荆州的重视,在关键时刻却没有任何动作,导致失地折将,让人们难以理解,于是,对两人的行为就有了很多种说法。
二、有行动,只是未见记载
对荆州发生的战事,可以肯定刘备和诸葛亮两人不会袖手旁观。
于是,有一种解释是刘备和诸葛亮一定对荆州有某种的行动,只是写《三国志》的陈寿不了解,因此未见记载。
这么重要的战略行动,陈寿不可能不知道,如果他不知道,他的《三国志》也就失去了价值。
三、希望关羽死
刘备和诸葛亮希望关羽死的“借刀杀人”之说曾甚嚣尘上。
这样说法的理由之一,诸葛亮担心刘备死后对关羽无法驾驭。一直以来,关羽都是刘备最亲信的将领,级别高于其他大将,因为关7e.ui1h.cn羽是“假节钺”,其他包括张飞,马超等将领都是“假节”而没有“钺”。从关羽擅自出兵打曹操的行为来看,诸葛亮认为刘备还健在关羽尚且如此,刘备死后将更加无法约束。
其实,此时诸葛亮的地位和能量并没有后人想象中的那么高,他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主要的职责就是当刘备外出打仗时,负责后勤钱粮,“足食足兵”。此时刘备0f.ui1h.cn身边真正的谋主是法正,刘备拿下益州后,法正就成了刘备的谋主。在《三国志.法正传》中有法正为谋主的明确记载,当刘备成为汉中王后,法正又成了尚书令,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至于诸葛亮,其级别比关羽还低。
诸葛亮在刘备称帝之后,才有了丞相的职位,也才拥有了当年法正的权力“录尚书事”,也才有了“假节”,却还没有达到关羽的级别。
理由之二,刘备想让关羽死。因为刘备本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即有“高祖之风”,汉高祖对后世帝王们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为了刘家1y.ui1h.cn的天下大杀异姓王。刘备麾下立下最大功勋又最有实力的当属关羽和张飞,而关羽又最难驾驭。当关羽得知黄忠为后将军,和自己的级别相同时,表现出非常的不满“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关羽的此种行为,被认为指向刘备,而这样的表现,刘备又不可能不知道。于是刘备又要关羽死。
这样的理由也站不住脚,一来刘备还没有完成《隆中对》的战略目标,即“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因此没有实行“狡兔死走狗烹”的条件;二来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刘备和关羽之间出现了信任的裂痕,而且关羽6d.ui1h.cn不愿意和黄忠并列不快,经过费诗的开导后已经释然。而费诗的开导语,就是大打亲情牌,认为以关羽和刘备两人的亲近关系,超过任何人,也超过了任何的职位和金钱。
四、不救关羽的根源
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要求得到益州和荆州以后,必须结好孙权。也因为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是朝着“结好孙权,抗拒曹操”而准备的,落实到具体布置,就是蜀汉的所有战备都朝着蜀、魏倾斜,而在蜀、吴方面没有做任何的布置。
关羽发动的对曹仁樊城的进攻,是关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个人行为,这样的行为并没有擅自行动之嫌,因为关羽“假节钺”,可以未经请示展开行动。这一切,对在成都后方的刘备和诸葛亮来说,没什么不好,因为结果只有三个:
1、如果关羽大胜,就可以占领樊城后乘机出宛、洛;
2、如果关羽小胜,可以就势占领樊城;
3、如果关羽失败,可以退守荆州。
无论关羽发动的襄樊战役胜还是败,对蜀汉来说都是利大于弊。
可是,令刘备和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东吴孙权会出手,更没有想到的是,孙权的出手如此顺利。孙权的出手,表面上是两个原因,一是孙权想和2z.ui1h.cn关羽结成亲家,被关羽拒绝;二是关羽打败于禁后,得了数万人马,造成粮草匮乏,为此抢了孙权的大米。于是,孙权要出手抄关羽的后路。
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根本原因是吕蒙取代鲁肃后,东吴的战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鲁肃的战略是只有联合刘备才能抵抗曹操,而吕蒙则认为只要东吴取了荆州,不用和刘备联合就可以单独对抗曹操。吕蒙向孙权大力游说:“现在是我3a.ui1h.cn们历史上的最强时期,关羽不敢出兵打江东,就是因为有你这样圣明的君主和我们这样一批强将,现在也是我们夺荆州灭关羽的最好时机,如果现在不做,以后恐怕没有机会了。”
吕蒙的话当然让雄才大略的孙权很受用,于是,图谋关羽获得荆州就成了孙权的战略。而关羽打襄樊战役正好给了东吴一个取荆州的机会。
鲁肃死和吕蒙上任是公元217年10月,到公元219年10月孙权出兵夺荆州,中间有整整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内,刘备和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对东吴的战略变化一无所知。这在两国关系中是不可理喻的,说明蜀汉5c.ui1h.cn对东吴没有真正做交好的行动。刘备和诸葛亮取了益州后,就有了一种高姿态,认为以自己的实力可以压制东吴,可是问题在于,蜀汉又没有对东吴做压制的准备。
直接责任人自然是关羽,在他眼里,东吴孙权辈只是草芥,因此根本不关心东吴的情况。关羽在没有考虑东吴的情况下发动了襄樊战役,他的兵力本来就不足,留守荆州的又是弱将糜芳和傅士仁,加之关羽本人的无4b.ui1h.cn理要求,两将在东吴的突袭下不战而降,使得关羽完全没有了机会。第一间接责任人就是诸葛亮,结好东吴是他《隆中对》的重要一环,可是这两年没有见他对东吴有任何的关注,究其原因,可能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本人对刘备重用法正心有不满。
第二间接责任人是刘备,他给了关羽可以擅自行动的“假节钺”之权,而关羽守荆州,就让东吴没有安全感。刘备和诸葛亮对东吴战略8f.ui1h.cn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自然也就没有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要么说服孙权坚定地联合,要么是在蜀吴边境安排重兵,对孙权造成威慑。以至事到临头则应对乏术。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陆逊那么容易就取了益州和荆州交界的宜都郡,断了关羽的归路,因为蜀汉上下对东吴完全没有做防备,仓促之间根本无法集结起一兵一卒。从后来刘备大军东9g.ui1h.cn征东吴来看,宜都郡是蜀军出川的重要通道,在如此重要的通道上都没有做任何的重兵配置,也就证明了远在益州的刘备和诸葛亮对关羽的兵败是爱莫能助。
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对事发突然的孙权夺荆州,毫无思想准备,仓促间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