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旦(生年不详—公元前80年),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宗室成员,被封为燕王。他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三个儿子,与广陵厉王刘胥同为李姬所生。在汉武帝众多子嗣中,刘旦原本并非皇位继承的主要人选。然而,当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被迫自尽后,刘旦看到了争夺储君之位的机会,并为此策划了两次谋反行动。那么,这位野心勃勃的燕王最终落得怎样的结局呢?
详细来看,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四月,汉武帝在庄严的宗庙仪式中正式册封刘旦为燕王,封地定于蓟城。燕国位于西汉王朝的北部边境,与强大的匈奴接壤,土地贫瘠,民风彪悍。汉武帝特意颁发策文,勉励刘旦要恪守边疆,成为守护汉室的重要屏障。从这一安排来看,汉武帝对刘旦还是寄予厚望的。当时,太子刘据深受宠爱,地位稳固,因此刘旦最初并未对皇位抱有非分之想,而是安心做他的燕王,将精力投入到各种学问之中。他博览群书,涉猎广泛,尤其痴迷于天文历法、术数占卜,同时也热衷于歌舞娱乐和狩猎活动。随着年龄增长,刘旦展现出过人的辩才和谋略,并开始广泛结交游侠武士,这显然暗示着他内心已萌生更大的政治野心。
到了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震惊朝野的巫蛊之祸爆发,太子刘据兵败自杀。在此之前,刘旦的二哥已经去世,这使得刘旦自认为是汉武帝现存最年长的儿子,理应被立为太子。然而,汉武帝迟迟没有重新立储的打算。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汉武帝年老病重,刘旦抓住这个机会,派遣使者前往长安,上书请求入京担任宿卫,声称要保护皇帝安全。这一举动彻底暴露了他觊觎皇位的野心。汉武帝明察秋毫,立即削去刘旦封地中的三个县邑作为惩罚。
不仅如此,他更加厌恶刘旦的野心,随即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在巡幸途中病逝于五柞宫,太子刘弗陵继位,即汉昭帝。得知这一消息后,刘旦极为不满。但他没有立即起兵,而是派心腹寿西长、孙纵之、王孺等人以吊丧为名前往长安,暗中打探朝廷动向。不久后,刘旦便与中山哀王之子刘长、齐孝王之孙刘泽等人密谋造反。为争取支持,他谎称汉武帝曾下诏允许他整军备战。在招兵买马的同时,刘旦还散布谣言,声称汉昭帝并非汉武帝亲生,而是奸臣拥立的伪帝,号召天下共同讨伐。随着准备工作的推进,刘旦日益膨胀,开始僭用天子仪仗,命令近臣以侍中相称。他这些僭越行为引起部下的不满,但敢于劝谏的大臣多遭杀害,导致其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八月,汉昭帝本可依法处死刘旦,但念及手足之情,仅处决了刘泽等人,宽恕了刘旦。
然而,第一次谋反失败后,刘旦并未悔改,转而与权臣上官桀勾结。当时霍光掌握朝政大权,上官桀备受压制,因此与刘旦一拍即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上官桀等人罗织霍光罪名,密谋让刘旦上书弹劾。阴谋败露后,他们又计划发动兵变,企图杀害霍光,废黜汉昭帝,拥立刘旦为帝。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九月,这一阴谋被人告发。朝廷迅速采取镇压措施,丞相车千秋下令逮捕并处死了上官桀等人。得知同党伏诛,刘旦明白大势已去,未敢轻举妄动。但这次朝廷再没有给他机会,最终刘旦被迫自尽,结束了他充满野心却屡遭失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