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幕府时期,忠臣与奸臣的较量贯穿了整个统治时期,这一点与世界各国历史如出一辙。然而令人玩味的是,在日本传统史观中,江户幕府的天下第一奸臣并非幕末那些祸国殃民的权臣,而是活跃在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时代的重臣柳泽吉保。这位权倾朝野的侧用人究竟为何会获得如此殊荣?让我们深入探究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据《德川实纪》等史料记载,柳泽吉保原名房安,其家族世代侍奉馆林藩。按照江户幕府森严的等级制度,地方藩士与中央幕臣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若非命运的巧妙安排,柳泽吉保终其一生恐怕都无缘踏入江户城的权力中心。然而历史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他效忠的馆林藩主松平纲吉,正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幼子。由于家光与其弟德川忠长关系恶劣,将军一脉的继承顺位被刻意排在了御三家之后,这个决定也被四代将军家纲延续。因此,松平纲吉早早就被发配到馆林藩,甚至连使用德川这个尊贵姓氏的权利都被剥夺。 1680年,体弱多病的德川家纲撒手人寰,身后无子,仅存松平纲吉这一位胞弟。在这个关键时刻,大老酒井忠清竟公然提议效仿镰仓幕府旧制,拥立有栖川宫亲王继任将军。这一惊世骇俗的主张遭到老中堀田正俊的强烈反对,最终松平纲吉得以继承大统,成为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新将军甫一上任就面临两大难题:其一,因家纲幼年登基且长期抱恙,老中集团的权势已严重威胁到将军权威,酒井忠清的僭越之举就是明证;其二,长期偏居馆林藩的纲吉在江户中枢毫无根基,缺乏可信赖的班底。 为破解困局,德川纲吉施展权术,在老中与其他幕臣之间制造矛盾。这一策略间接导致了其登基功臣堀田正俊在1684年遇刺身亡的悲剧。堀田死后,纲吉立即创设侧用人一职,负责将军与老中之间的联络。他任命昔日馆林藩家老牧野成贞为首任侧用人,此举暗藏双重深意:既为制衡老中会议,削弱其权势;又可让信得过的旧部进入决策核心,强化将军集权。在纲吉的纵容下,侧用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最终凌驾于老中会议之上。正是在这样的权力格局中,柳泽吉保开始崭露头角。 1688年元禄年间,柳泽吉保接任侧用人。此时江户幕府正值元禄文化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昌盛,纲吉的统治地位也日益稳固。令人唏嘘的是,曾经勤政贤明的将军自此判若两人,将日常政务全权委托给柳泽吉保,自己则沉湎于奢靡享乐。在吉保实际主政期间,幕府弊政层出不穷,最令民众愤慨的有三:在处理赤穗藩与吉良义央的纠纷时明显偏袒,最终酿成震惊朝野的忠臣藏事件;推行荒谬的《生类怜悯令》,导致人不如犬的荒唐局面;为填补财政窟窿,竟铸造劣币盘剥百姓。 作为实际执政者,柳泽吉保深度参与了所有弊政的决策过程。据《柳泽家文书》记载,导致赤穗藩被改易的关键建议正是出自其口。这些政策在祸国殃民的同时,却让柳泽吉保个人的权势与财富急剧膨胀。由于纲吉深居简出,民间自然将怨气全部发泄在这位代罪羔羊身上。谱代老中们因权力被夺而恨之入骨,御三家等亲藩势力也因参政之路被阻而心怀不满。加上外样大名与底层民众的怨恨,以及落魄武士的嫉妒,柳泽吉保几乎得罪了除将军之外的所有势力集团。 正因如此,柳泽吉保被后世史家钉在了天下第一奸臣的耻辱柱上。纵观江户时代后期,再没有哪位权臣能像他这样同时触怒如此多的利益集团,这个殊荣遂成为其挥之不去的历史标签。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奸臣在德川纲吉驾崩后急流勇退,最终得以善终,其政治智慧可见一斑。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需要穿透表象,审视权力结构背后的复杂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