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楚汉之争毛泽东为什么更欣赏刘邦?刘邦是高明的政治家,项羽不是
迪丽瓦拉
2025-10-05 13:05:38
0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项羽与刘邦无疑都是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们不仅胸怀鸿鹄之志,更以非凡的胆识和谋略在秦末乱世中崭露头角,最终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楚汉争霸。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当秦始皇东巡的队伍浩浩荡荡地经过时,年轻的项羽与叔父项梁在路边观望。面对这盛大的排场,项羽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吓得项梁连忙捂住他的嘴,生怕惹来杀身之祸。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项羽与生俱来的霸气和野心。

同样,《史记·高祖本纪》也记载了刘邦的类似经历。当年在咸阳服徭役的刘邦,偶然目睹了秦始皇出巡的壮观场面。望着仅比自己年长三岁却已君临天下的始皇帝,刘邦不禁仰天长叹: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番感慨充分展现了刘邦不甘平庸的远大抱负。

秦朝灭亡后,天下陷入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经过连年征战,最终形成了以项羽和刘邦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这场持续数年的楚汉之争,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更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值得深思的历史经验。值得注意的是,这段历史与近代中国的国共内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也使得毛泽东对这段历史格外关注,并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

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他在研读《史记·高祖本纪》时曾批注道: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这一评价精准概括了刘邦的政治才能。具体而言,刘邦的高明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刘邦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与项羽四处征战、烧杀掳掠的流寇作风不同,刘邦每到一地都注重收揽民心。在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他采取持久战策略,派韩信扫清外围,令卢绾、刘贾袭扰楚军后方,最终使项羽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这种深谋远虑的战略布局,充分展现了刘邦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其次,刘邦善于识人用人。他麾下聚集了萧何、张良、韩信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形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团队。萧何负责后勤保障,张良运筹帷幄,韩信领兵作战,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相比之下,项羽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在综合实力上明显处于劣势。

第三,刘邦具有宽广的胸襟。他能够审时度势,不计较一时得失。在实力不足时,他甘愿让出关中要地;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顺境中保持清醒。这种宠辱不惊的气度,使他能够始终把握民心所向,最终实现由弱转强的逆转。

最后,刘邦善于纳谏。即使面对逆耳忠言,也能克服个人情绪予以采纳。毛泽东曾精辟指出: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正是这种对民情的深刻理解,使刘邦能够做出得民心的决策,最终赢得天下。

相比之下,项羽虽然勇冠三军,却因政治上的短视而功败垂成。毛泽东在多个场合分析过他的三大致命失误:

其一,沽名钓誉,错失良机。在成皋之战中,项羽多次有机会彻底击败刘邦,却因顾及虚名而错失战机。更严重的是,他中了刘邦的离间计,导致谋士范增愤然离去,使楚军失去了最重要的智囊。

其二,妇人之仁,放虎归山。鸿门宴上,他本可除掉刘邦,却因顾虑政治影响而错失良机。正如毛泽东所言:惧怕一时的不良政治影响,就要以长期的不良影响做代价。后来在楚汉对峙的关键时刻,他又轻易放还刘邦家眷,给了对手喘息之机。

其三,刚愎自用,丧失民心。入主关中后,他拒绝定都的建议,执意东归,还残杀进谏者。这种暴虐行径与刘邦约法三章的仁政形成鲜明对比,最终导致民心尽失。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虽具万夫不当之勇,却缺乏政治家的远见和胸襟。正如李清照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他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但政治上的幼稚最终断送了大好局面。相比之下,刘邦屡败屡战,最终建立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政治军事体系,这才是他取胜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从这段历史中汲取了深刻教训。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他写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著名诗句,正是对楚汉之争历史经验的最好总结。这种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最终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段跨越两千年的历史对话,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上... 在网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外国人过分强调血统,说自己是哪个贵族的后裔,为何中国人却从不在意这些?答...
卢沟晓月向你邀约,最佳观赏点就... 桥本是供通行的建筑物,与朝代兴衰关联不大,但建成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的卢沟桥不同——它不仅有通...
曹魏末年最声势浩大的一次兵变,...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魏国大权后,一场针对曹魏宗室和反对势力的血腥清洗就此展开。在这...
唐朝平均寿命27岁,武则天硬生...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卷中,武则天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以非...
刘备攻打东吴时,为何身边一个五...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刚刚登基不久的昭烈帝刘备怀着满腔悲愤,亲率七万大军东征孙吴。令人唏嘘的是,...
原创 项...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敬仰的英雄人物,而西楚霸王项羽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他...
原创 唐... 纵观中国冷兵器发展史,唐朝军队的武器配置始终是军事史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支威震西域的雄师在远程武器选择...
原创 一... 让我们重新认识晚清军队的真实面貌 在众多影视作品中,清军士兵往往被塑造成精神抖擞、装备精良的形象。然...
原创 一...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其中不少开国将军都曾在这所著名军校接受过严...
诸葛亮与司马懿,为何都在边境处... 三国历史波澜壮阔,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群雄并起的混战时期,各路诸侯你方唱罢我登场...
周瑜临终前叮嘱孙权除掉一人,孙... 周瑜的一生堪称一部与诸葛亮斗智斗勇的传奇史诗。这位江东名将几乎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与卧龙先生的较量之中...
原创 日... 想象一下,一个曾经被海军大炮震得目瞪口呆的岛国,竟在百年间从封建小国变成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截至202...
唐朝美女杨玉环的前夫、被亲生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许多被时光掩埋的隐秘往事,它们如同深埋地下的珍宝,静待后人发掘。其中,唐朝美...
我们的盛会·寄语丨她和团队让非... “作为从事发展研究的学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看什么样的发展干预在实践中更有效,这也是我们最核心的学术关...
复旦史学百年︱三度任教复旦大学... 为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一百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特推出“复旦史学百年”专栏,刊载关于谭其骧...
原创 悄... 宣传艺术:从高调到克制的战略演变 宣传作为一门影响民心的艺术,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
原创 祖... 郑和下西洋:一段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与血脉相连的传奇 在世界历史的宏大画卷中,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古代...
原创 他...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内忧外患交织。在这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一位出身满洲贵族的军事将领...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79... 孔子曾言: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生动展现了孔子对周代礼乐文明的由衷赞叹...
许都夜惊,一纸诏书逼杀董承,曹...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建安五年的许都深夜, 一道藏于衣带的密诏悄然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