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英国外交家朱尔典力挺袁世凯?袁世凯和朱尔典在李朝就有渊源
迪丽瓦拉
2025-10-05 17:32:15
0

早在晚清动荡时期,英国资深外交官朱尔典就表现出对袁世凯的鼎力支持。这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曾公开评价道:纵观整个大清帝国,最具战斗力的军队当属袁世凯一手打造的北洋新军;而在满朝文武中,最具治国才能的大臣也非袁世凯莫属。特别是在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朱尔典更是不遗余力地为袁世凯重返政坛而四处奔走游说。那么,这位英国外交官为何如此青睐袁世凯呢?这要从两人早年在朝鲜半岛的深厚渊源说起。

1. 袁世凯在朝鲜的权术经营

1882年,年仅23岁的袁世凯奉命前往朝鲜平定壬午兵变,从此开启了他与朝鲜半岛的不解之缘。当时,朱尔典正担任英国驻朝鲜公使馆的秘书官(后升任代理公使)。作为大清藩属国的朝鲜,其重大外交决策均需请示北京朝廷。这种特殊关系使得清廷有权在朝鲜设立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一职,袁世凯正是凭借这个职位成为清廷在朝鲜的实际代理人,其权力之大几乎相当于朝鲜的太上皇。

在朝鲜期间,袁世凯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手腕。他不仅要应对朝鲜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还要周旋于对朝鲜虎视眈眈的日本和沙俄之间。为了巩固权力,袁世凯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一方面在朝鲜官僚体系中培植亲信,另一方面又广泛结交三教九流,甚至与当地的黑帮势力都有往来。英国外交官朱尔典正是在这个时期与袁世凯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据史料记载,袁世凯经常邀请朱尔典到官邸品茶论政,两人就朝鲜局势和国际关系进行深入交流。

1894年,袁世凯的情报网络成功截获日本企图暗杀他的计划。危急关头,正是朱尔典伸出援手,安排英国商船将袁世凯安全送回天津。这段生死之交的经历,为两人日后更深入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2. 从朝鲜到权力巅峰

1906年,时局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此时距离袁世凯离开朝鲜已过去12年,李鸿章等老一辈重臣相继离世,清廷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巧合的是,朱尔典也在这一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华公使。两位老友在北京重逢,开始了更密切的政治合作。

1908年,随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相继驾崩,年仅3岁的溥仪继位,其生父载沣成为实际掌权者。摄政王载沣对袁世凯深恶痛绝,一度欲将其处死。关于这段历史,民间流传着各种说法,有说是因为袁世凯出卖了光绪帝,也有说是权力斗争所致。但历史学者普遍认为,这些说法多带有演义色彩。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陷入空前危机。朱尔典抓住时机,一方面在各国公使间积极活动,另一方面直接向清廷施压:若不启用袁世凯,列强在华利益将无法保障。在英国等列强的强大压力下,清廷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最终,袁世凯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既迫使清帝退位,又从革命党人手中获得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可以说,没有朱尔典的鼎力相助,袁世凯很难如此顺利地登上权力巅峰。

3. 利益考量下的选择

朱尔典支持袁世凯绝非单纯的个人情谊,而是基于对当时中国局势的深刻洞察。腐朽的清政府显然已无力应对革命浪潮,而南方革命党人建立的临时政府又缺乏治国经验。作为在华利益最大的列强,英国最关心的是如何维持中国的稳定局面。

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实际上已处于列强共同控制之下。朱尔典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袁世凯这样既熟悉西方制度,又掌握实权的强权人物,才能确保中国实现平稳过渡,保障列强在华利益不受损害。这种现实主义的政治考量,才是朱尔典力挺袁世凯的根本原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关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军工制造能力,一直存在着诸多误解。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清末国力衰...
丝路学韵·长安逐梦:留学生巴哈... 在历史的长河中,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而如今,这座桥梁在西北大学的...
原创 从... 李克用被正式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其苦心经营的幕府体系开始呈现出两个鲜明的发展方向。在对外扩张方面,以...
原创 郑... 1954年9月,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郑洞国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踏入了中南海的朱红大门。这位昔日的国民党...
晚清尊碑抑帖下的状元书风:坚守...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来源 l《艺术探索》...
原创 在...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政坛,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即便时光流转至21世...
原创 为... 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在牧野之战中遭遇惨败后,竟在仓皇中选择了自焚身亡。这位曾经执掌天下大权的帝王,为何会...
原创 雍... 倘若邬思道最终放弃半隐的闲适生活,选择重返朝堂,甚至继续在暗处为雍正出谋划策,整个清朝的政治格局或将...
官方释疑 青海秦刻石认定的五个... 据人民日报消息,9月15日,国家文物局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经审慎研究,认定...
原创 张... 寒风呼啸,黄沙漫天,十三载春秋更迭,昔日熟悉的城池山川早已物是人非。当大汉王朝初建之时,国力因秦末动...
原创 他... 1966年5月25日,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正式拉开帷幕。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食堂墙壁上,一张由聂元梓...
战国七雄的首都有那七个?现在发... 都城选址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从战国七雄看历史变迁 纵观中国历史长河,都城的地理位置选择往往决定着一个王...
原创 为...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中最为深刻且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治经济改革。这场发生在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不仅...
原创 他... 【前言】 在波澜壮阔的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凌振堪称最令人不齿的伪君子。这位身怀火炮绝技的能人,本可成...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打残匈奴,抵... 战国风云中的悲情名将:李牧的传奇与陨落 在群雄并起、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能够在这片充满权谋与杀戮的...
原创 朱... 在中国历史上,两宋交替之际的靖康之变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转折点。在这个动荡年代,金人对赵宋皇室成员大多不...
原创 占... 前言: 在取得汉中之战的辉煌胜利后,刘备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而将跟随自己多...
原创 清... 标题:包衣奴才:清朝历史中的特殊群体及其文化影响 在众多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包衣奴才这一特殊...
诸葛亮北伐为何无功而返?看看当... 公元228年,正值三国鼎立的关键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到曹魏政权因新君曹叡即位...
原创 为... 慈禧太后:晚清权力漩涡中的矛盾改革者 在中国近代史上,慈禧太后无疑是最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之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