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寒冬时节,湖北省咸安区民政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抗美援朝纪念册、一等功臣证书和荣誉证书,这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震惊不已。经过仔细询问,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位衣着朴素的老人竟是隐姓埋名44年的一等功臣刘祚坤。而他此次亮明身份的唯一原因,就是希望帮助自己的长孙刘军华实现参军报国的梦想。
在抗美援朝这场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中,一等功臣的荣誉意味着什么?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分量。当时参战的200万志愿军将士中,仅有99人获此殊荣。这些一等功臣都是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战争结束后,为了永远铭记这些功臣的功绩,国家特别颁发了荣誉证书、功臣证书和纪念册,以此表彰他们的英勇事迹。
据当时民政局工作人员回忆,刘祚坤老人是徒步跋涉30多公里山路来到民政局的。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不惜亮出自己隐藏多年的功臣身份,只为实现一个朴素的心愿——让长孙刘军华能够继承自己的志向,加入人民解放军。老人动情地对工作人员说:我1956年从朝鲜战场回来,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孙子也能穿上军装,为祖国效力。希望组织上能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原来,刘祚坤的长孙刘军华已经到了参军年龄,但由于当年征兵指标有限,未能如愿。老人担心错过这次机会,孙子可能要再等一年,更怕年轻人会因此改变参军的决心。
刘祚坤身份曝光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这位隐姓埋名数十年的战斗英雄,咸安区民政局长更是亲自带队前往老人家中慰问。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刘祚坤却表现得十分谦逊。他反复强调:比起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我能活到现在已经很知足了。
让我们回溯刘祚坤不平凡的一生。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5岁时父母惨遭日寇杀害,这个悲惨的童年经历在他心中埋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成年成家后,虽然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妻子还怀着身孕,但面对动荡的时局,刘祚坤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参军,奔赴朝鲜战场。在战场上,他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其中最惊险的一次是负责守卫从苏联运来的五车皮航空汽油。当美军飞机突然来袭,其中一车汽油被击中爆炸时,刘祚坤不顾个人安危,带领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抢救物资。经过殊死搏斗,他们成功保住了300多桶珍贵的航空汽油,其中刘祚坤一人就抢救了85桶。战斗结束后,他因体力透支当场晕倒。要知道,在当时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这些高品质航空汽油对志愿军空军来说就是生命线。
为了表彰刘祚坤的英勇行为,部队给他记了一等功,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还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然而最令人敬佩的是,退伍后刘祚坤婉拒了政府的工作安排,选择回到家乡务农。在之后44年的平凡生活中,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自己的战功,那些象征荣誉的证书也被他深深珍藏。直到1998年,为了孙子的参军梦想,这位老英雄才第一次亮明身份。1999年国庆节,刘祚坤作为功臣代表受邀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3年,这位可敬的老人安详离世,结束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刘祚坤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崇高品格。在国家需要时,他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和平年代,他们又甘于平凡、默默奉献。正是因为有无数像刘祚坤这样的英雄,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虽然许多老战士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这种淡泊名利、忠诚报国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