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草根皇帝之一。他出身贫寒,童年时期家境困顿,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更不用说像那些富贵子弟一样接受良好的教育了。
1368年,这位出身卑微的农民子弟在应天府(今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庙号太祖。成为皇帝后,朱元璋终于有机会弥补早年失学的遗憾,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登基后立即着手兴办学校,严格选拔学官。这些学官不仅要精通经史子集,更要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能够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由于朱元璋早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化教育,他的圣旨也与其他帝王大不相同,语言直白通俗,普通百姓都能听懂。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他给海军下达的剿倭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每(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钦此。这样直白的表述,充分展现了朱元璋务实直率的性格特点。
事实上,朱元璋在征战时期就展现出了文学天赋。他在《征陈过潇湘》一诗中写道: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登基时所作的《金鸡报晓》更是别具一格: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些诗作虽然语言质朴,却蕴含着帝王气概。
在登基大典上,文武百官跪伏在丹墀之下,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场面庄严肃穆。朱元璋对对联艺术也颇有研究。一次,他看到太子正在学习对联,顿时来了雅兴,当着众大臣和皇子的面出了一个上联:老子天下第一。这里的老子一语双关,既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又暗指自己这个真龙天子。在场众人心知肚明,却无人敢贸然应对。
朱元璋见状十分得意,心想这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也有被难倒的时候。次日早朝,他再次提起这个上联,满朝文武依然噤若寒蝉。这时,一位新入仕的年轻官员见无人应答,以为众人真的对不上来,便想借机表现自己。他朗声对出下联:孙子盖世无双。这个下联同样巧妙,既指兵圣孙武,又暗含对皇帝的恭维之意。年轻的官员不知道,他差点就闯下大祸,幸好朱元璋心情愉悦,才没有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