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排行榜的争议与探讨 关于三国时期二十四位名将的排名,历来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以排名第三的典韦为例,这位将领实际上并未活到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时代,严格来说只能算是曹魏阵营的一员猛将。再看飞将吕布,他在建安三年十二月(公元199年2月7日)就已殒命,当时天下群雄割据,远不止魏蜀吴三家,刘备的势力更是尚未成形。将吕布归入三国名将之列,无论从时间维度还是阵营归属来看,都显得不太妥当。 典韦排名的合理性也值得推敲。纵观其生平,这位猛将虽然勇冠三军,却未曾斩杀或生擒过任何一位重量级将领。从武艺造诣来看,典韦与许褚实力相当,但显然不及关羽。清代史学大家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评价典韦时,也只是说其勇武壮烈,不逊于张辽、许褚。即便他再勇猛,恐怕也难以超越张辽、许褚这个级别。更关键的是,历史记载中徐晃和许褚联手都敌不过关羽。如此看来,在二十四将排名中让典韦位居第三、关羽屈居第四,恐怕连关公本人都会不服,张辽、许褚等人想必也会对这个排名颇有微词。 有人认为这个排名依据的是《三国演义》,但即便以演义为标准,典韦也未必配得上第三的位置。那个威震华夏、让曹操都闻风丧胆的关云长,怎么可能只排在第四?今天我们就暂且搁置不属于三国阵营的吕布,以及明显不敌关羽的典韦,来看看在真正的三国名将中,有哪些人是关羽自认不敌,或者曾经公开表示过敬佩的。
关于关羽的个性与武将关系 关云长的性格特点非常耐人寻味。他对待其他武将的态度可以分为几类:有些是他确实打不过却由衷敬佩的;有些是明明能战胜却依然保持敬重的;还有些则是既打不过也看不上眼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重点来看看第一类——那些让关羽自愧不如却依然钦佩的对手。 关羽对张飞、赵云、张辽三人评价极高,特别是曾亲口承认过不敌张飞和张辽。在白马之战斩杀颜良后,曹操欣喜若狂,关羽却淡然表示:这)何足挂齿!我三弟张翼德,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同探囊取物。这番话充分展现了关羽的谦逊,更流露出对张飞武艺的由衷赞叹。 吕布死后,关羽对其他将领的评价更显客观。他曾对张飞说:此人(张辽)的武艺不在你我之下。可见关羽对张辽的武功极为推崇。在与张飞的私下交谈中如此称赞张辽,说明他确实将张辽视为与自己同级别的对手。 虽然关羽素来心高气傲,但除了吕布之外,其他几位自认能战胜的将领都未被他放在眼里。值得一提的是,关羽在曹营期间与张辽建立了深厚友谊。在乱世之中,这种惺惺相惜的兄弟情谊尤为珍贵。关羽能与张辽推心置腹,足见他对张辽的武功和人品都极为认可。 民间有个有趣的传说:吕布死后,曹操将其三件至宝分给众人——貂蝉留给自己,赤兔马赐予关羽,方天画戟则给了张辽。虽然曹彰后来也使用方天画戟,但那绝不可能是吕布的遗物,因为吕布去世时曹彰年仅十岁,根本不可能继承这等神兵利器。 张辽的武勇与关羽的敬重 张辽的勇猛在三国时期可谓首屈一指,《三国志》将其列为五子良将之一就是明证。他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战场上的勇武,更在于智勇双全的特质,这也正是关羽对他格外敬重的原因。 以延津口之战为例,徐晃虽然勇猛,却未能战胜文丑。张辽虽被文丑射中盔缨,却毫不退缩,继续奋勇追击。若不是战马被射杀,张辽很可能与徐晃联手击败文丑。可惜徐晃未能稳住阵脚,致使张辽错失了与文丑再较高下的机会。 更耐人寻味的是,徐晃和许褚联手都敌不过关羽,而与张郃联手时又不敢挑战赵云。当赵云单枪匹马冲破重围时,徐晃和张郃竟被震慑得不敢应战。由此可见,即便对许褚、徐晃这样的猛将,关羽也从未将他们视为真正的对手。 赵云与关羽的惺惺相惜 赵云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日益稳固,关羽始终与他保持着深厚的兄弟情谊。关羽对赵云的评价一直很高,欣赏他的沉稳可靠和赤胆忠心,将其视为与自己比肩的兄弟。在与刘备交谈时,关羽曾明确表示:翼德是我三弟,孟起出身名门,子龙长期追随兄长,也都是我的兄弟。 关羽之所以如此看重赵云,除了认可其过人的武艺外,更看重的是赵云在刘备集团中发挥的稳定作用。关羽从未对赵云的地位表示异议,反而给予全力支持。 关羽自认不敌的几位名将 虽然关羽向来以自信著称,但对某些三国名将却表现出极大的敬意,甚至公开承认不敌。除了众所周知的吕布、典韦、马超和黄忠外,关羽对张飞、张辽、赵云以及庞德等人,始终保持着极高的评价与尊重。其中庞德常常被人忽视。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曾极力劝降庞德,在其宁死不屈后还特意嘱咐厚葬,并感叹怜而葬之。这充分说明在关羽心目中,庞德的地位远在于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