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国的“斤”用了上千年,为何和国际接轨后,恰好是500克?
迪丽瓦拉
2025-10-07 00:31:21
0

一斤等于0.5公斤,也就是500克,这是生活常识,大多数人都知道。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国沿用了上千年的“斤”,恰好是国际单位的500g呢?这到底是巧合还是人们故意为之呢?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就要了解,“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远古时期人们以打渔和狩猎为生,一开始,他们经常用石块来击打猎物,但渐渐发现,石块不仅效率很低,而且经常会中伤自己,所以古人吸取经验,他们把石头绑在树枝上,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打猎工具,这个工具就叫做斤。

这个打猎工具形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斧子,而“斤”这个字原本也是从斧子的形状里演变过来的,甲骨文里的“斤”看着就像是一把斧子。

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度量衡,所以古人就用这把形似斧子的斤作为衡量工具。

到了商周时期,市斤就开始被广泛的应用,而从周代开始,人们还创出出了斤、两、钱、分等一系列衡量物体重量的单位,还创造出了专门的称量工具叫做司马称。

为了方便统计,斤、两、钱、分也被叫做司马斤、司马两、司马钱和司马分。

一司马斤恰好等于16司马两,在那时是公认的换算公式,这些显然和我们现在所认知的有所出入。

我们常说的半斤八两,其实并不是一个错误的词汇,它就源自于这个时期,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也自然就等于八两了。

这个词语现在多用来比喻两者完全相当或者相差无几。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原本乱七八糟的度量衡也得到了统一,那个时候秦始皇具体规定了一斤的重量,根据后世计算,一斤约等于我们现在的258.24克。

也就是说,当时秦的一斤和我们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大约等于我们现在的0.516斤。

这种情况到了清朝又发生改变了,根据《大清会典》规定,二两的重量为37.25克,当时同样是15两为一斤,所以一斤的重量约等于596克。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清朝的斤已经接近于我们现的度量,但还是略大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一斤。

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一斤变成正经的500克,与国际单位接轨的呢?

这一切还是要从清末明初说起,在这一时期,我国与国际接轨,国际的度量衡也开始传入我国。

当时国经常往国外出口丝绸、茶叶、木制品等,随着双方的合作越来越多,大家渐渐意识到,度量衡不匹配会给双方贸易带来十分严重的阻碍,于是我国渐渐开始优化度量衡,尽量减少双方因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不便。

而这一优化,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1959年,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正式将一斤等于500克,确定为国家的标准计量制度。

这种统一是历史性的,它不仅将斤做了具体的规定,而且让我国的度量衡正式与国际接轨,从此双方贸易再也不会因为度量衡的差异而受到影响。

在国际科学上,统一度量衡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科学事业也在逐步的发展,并渐渐与国外诸多国家展开了合作。在科学研究领域,如果连度量衡都无法统一,那做实验中许多细小的重量就会发生分歧,进而导致实验结果不匹配,严重影响实验的效率,阻碍了各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交流。

现在科学领域普遍采用国际单位制,以公斤、克等单位为主,为的就是方便沟通。

从当初一把斧子当做斤,到后来统一规定为一斤为500克,统一度量衡之路走得很漫长,但好在一切都朝着正向的发展,现在我们再也不会因为单位不统一而产生问题了,这就要感谢从古至今为统一度量衡做过贡献的先人们。

不过在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

如果你去香港就会发现,要称一斤的苹果,商家给你的会比大陆更多,这不是因为香港人更慷慨,而是因为在香港,一斤并不是500克,而是大约605克。

因为历史原因,香港沿用了早清时期的度量衡标准,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改变。

所以不管是去香港做生意还是旅游,一定要注意这一点,要不然一斤相差100克,可是会产生很多问题的。

同理,台湾和我们的计量单位也是不统一的。

在台湾,他们统一将斤称为台斤,而一台斤是600克。

这是以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在台湾日治时期日本所公布的尺贯法为准。

日本的一斤等于600克,所以台湾现在的一台斤也是600克。

台湾教育部门出版的《重编国语辞典》中,计量词“斤”下面列了台斤和市斤两个项,重点做了说明,前者是600克,16两,后者是500克,10两。

不过在台湾当地,大多数人都不用市斤,只用台斤,也有些人简化为斤。

这点和大陆地区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去台湾旅游时也要特别关注。

时至今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贸易市场上,已经不存在一斤到底是多少克的分歧了,这背后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也体现了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当我们现在买菜需要用到斤时,也该佩服古人的智慧,那个时候没资料可以参考,没有任何先进的科技得以借鉴,他们就凭空创造出了斤的概念,并因此影响了后续的历史,这是非常伟大的。

可想而知,如果现在这些度量衡还没有统一,那么世界肯定都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不要小看统一度量衡,这样小小的改变,它影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

统一度量衡是为了人类更方便交流,将全世界的科技贸易连成一体,这一成就将被后人所铭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即将... 原标题:全国37家文博单位160件套宝贝齐聚盘龙城 “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即将启幕 9月19日...
原创 金... 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最令人惊叹的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千百年来,无数动人的故事代代相传,除了口耳相...
原创 北... 1.宇文宪荣升上柱国,祸福难料 我叫宇文宪,字毗(pí)贺突。 伐齐失败,班师回朝。 那一路上的气氛...
星占数术︱昆仑山天柱说与秦始皇... 按:这是一个历史学者用星占数术破除迷信的小系列。 昆仑山为“天柱”之说,渊源于战国秦汉之际的天文观测...
靖康之变:第二次汴京保卫战为何... 以下是逐段改写的版本,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了细节描述,提升了可读性: ---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
刘邦曾承诺韩信五不杀,最后吕后... 汉高祖刘邦与皇后吕雉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依存又暗藏锋芒的微妙关系。在这种复杂的政治氛围中,一代名将...
原创 琼... 在1927年至1950年这23年间,琼崖纵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革命斗争,他们长期处于孤立无援、与...
东西问|陈爱峰:新疆吐峪沟石窟...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17日电 题:新疆吐峪沟石窟,古文明交汇见证 ——专访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
秦始皇陵至今没有盗过?其内部到... 秦始皇:揭开中国第一帝陵的神秘面纱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秦始皇不仅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
东汉时期的“圆桌派”,尽情臧否...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强并起,英雄人物如繁星般涌现。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一个名为月旦评的独特评...
我国人口第三多的维吾尔族,来自... 全文共2021字 | 阅读需5分钟 维吾尔族有多少人口?先说结论,2020年,全国总人口为14.43...
刘备为什么不听劝,不“先灭魏后... 刘备执意伐吴的深层考量:一场不得不打的生死之战 表面上看,刘备不顾群臣劝阻执意讨伐东吴是为关羽报仇,...
原创 为... 因为明朝和清朝恰恰相反,清朝从康熙打败噶尔丹之后,就意识到火器的威力会对满清骑兵造成威胁,于是下令封...
原创 周... 在陕西宝鸡的周原遗址,考古工作者于近日又有惊人发现。这座承载着三千多年历史的遗址,向来是考古界关注的...
原创 上... 光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帝王。虽然身居九五之尊,但他始终未能真正掌握朝政大权。当时的大...
历史上,朱瞻基开创仁宣之治,为... 明英宗朱祁镇:一位复杂君主的悲剧人生 天生资质与家族传承的落差 在明朝历代帝王中,朱祁镇可谓是一个特...
刘邦立国之后为何滥杀功臣?事实...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人物。他出身平民,从一个小小的亭长起步,最终在秦末乱世中崛起,建立了延...
山西发现倗国国君墓 出土千余件...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对外公布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
中国商朝“亳都”:为何是在河南... 所谓亳都,始于商汤,《史记》云“汤始居亳”。在亳地经营多年后,商汤发起了灭夏之战,而现在最可信的夏都...
刘备手下的五大谋士,至少有三人...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每位霸主都有自己的人才班底。曹操帐下文臣武将多如繁星,孙权坐拥江东也是人才济济。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