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落凤坡之战中阵亡的是诸葛亮而非庞统,历史可能会完全改写。庞统作为刘备的首席军师,很可能帮助蜀汉实现更辉煌的成就,甚至完成统一大业。庞统的军事策略更符合刘备集团的实际状况,而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策反而暗藏危机,这个危机最终要靠庞统来化解。 两位军师的战略之争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刘备的左膀右臂,在赤壁之战后同时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直接参与军事决策。虽然两人在夺取益州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在荆州战略上却存在根本分歧。诸葛亮坚持固守荆州,认为北伐益州路途艰险,而荆州作为战略要地,可以快速出兵威胁宛城。他主张实施隆中对的双线作战计划,认为这样能取得更大战果。 但庞统持有完全不同的见解。他敏锐地指出荆州四面受敌,防守压力巨大,曹操和孙权都虎视眈眈。与其分散兵力两线作战,不如集中优势兵力全力攻取益州,再向西拓展关中地区。这个战略更加务实可行。 历史转折点的假设
诸葛亮以治国理政见长,而庞统更擅长军事谋略。正因如此,刘备入川时选择庞统随军。庞统确实表现出色,为夺取益州立下汗马功劳。但历史开了个玩笑,在落凤坡牺牲的是庞统。如果角色互换,是诸葛亮遇难而庞统幸存,局势将大不相同。 可以预见,庞统必定会全力辅佐刘备夺取益州。在他的战略规划下,蜀汉会主动与东吴协商,用荆州换取军事支援。这种务实的外交策略不仅能避免两线作战,还能巩固孙刘联盟。统一大业的可能 放弃荆州后蜀汉可收缩约五万兵力,同时获得东吴的物资支援。在庞统的运筹帷幄下,蜀汉不仅能顺利夺取汉中,更能乘势攻占凉州和关中。凉州盛产战马,关中是粮仓,这两处易守难攻,比荆州更具战略价值。参考南北朝时期的割据格局,拥有这些地区的蜀汉完全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在庞统的军事指挥下,蜀汉很可能完成统一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