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整个国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作为末代皇帝之一的光绪,虽然胸怀治国抱负,却始终无法施展。更可悲的是,他头上还压着慈禧太后这座大山。即便在亲政后,朝政大权仍被慈禧牢牢掌控。表面上看,光绪享尽荣华富贵,实则内心充满无奈与痛苦。
这位空有尊贵名号却无实权的皇帝,终日生活在被架空的阴影下。他既对未来充满忧虑,又对现状感到绝望。最终,这位怀揣理想的君主还是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更不幸的是,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在生命最后时刻,得知慈禧立溥仪为帝的消息时,他留下了两句令人心酸的话语。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两句话呢? 一、身不由己的傀儡皇帝 提起末代皇帝,人们往往会想到溥仪。但相比之下,光绪的命运更为悲惨。从登基开始,他就完全沦为慈禧的傀儡。这一切的祸根,其实早在乾隆时期就已埋下。当时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大清与世界发展严重脱节。 当欧洲各国借助工业革命突飞猛进时,清廷却对这些先进科技嗤之以鼻,视之为奇技淫巧。这种盲目自大导致严重后果,到道光、咸丰年间,英国用炮火轰开了中国大门,列强随之蜂拥而至。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咸丰帝仓皇逃往承德,最终客死异乡。他死后,朝局骤变。慈禧与慈安联手铲除了顾命八大臣,将年幼的同治帝扶上皇位。起初,作为正宫的慈安还能制衡慈禧,但自她去世后,慈禧便独揽大权。同治早逝后,慈禧选中妹妹之子光绪继位,正是看中他年幼易控的特点。 二、壮志难酬的囚徒生涯 光绪登基之日,便注定了他悲剧的一生。即便到了亲政年龄,慈禧仍不肯放权,反而通过指婚进一步控制他。光绪亲政后试图改革,却发现朝中党羽遍布,处处受制。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光绪意识到变革的紧迫性。他启用康有为等人推行戊戌变法,这成为对慈禧最激烈的反抗。可惜变法触及保守派利益,很快遭到镇压。1898年,彻底失望的慈禧将光绪囚禁,从此他彻底退出权力中心。 三、临终遗言道尽辛酸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慈禧竟将光绪宠妃珍妃投入井中,这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被幽禁的光绪身心俱疲,日渐衰弱。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向探望的德龄公主吐露心声:我有意振兴国家,但我却做不了主。 当慈禧选定溥仪为继承人时,奄奄一息的光绪无奈叹道:找个年纪稍长的终归是好的,但这是太后的意思,又有谁敢忤逆?不久后,这位苦命皇帝含恨而终。而清朝的灭亡,也在溥仪继位后不久到来。 光绪的临终遗言,既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慈禧专权的血泪控诉。这两句话,道尽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无限辛酸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