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问:我们该如何道别?
老师答:就像我们初次见面那样。
1987年,新中国已成立38年。在意大利的电影院里,一部名为《末代皇帝》的影片悄然上映。这部电影生动展现了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登基到成为普通公民的传奇一生。次年,该片斩获多项奥斯卡大奖,让末代皇帝这个称号永远与溥仪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然而,这位历史人物的身份远不止于此。
一、三度称帝的传奇人生
溥仪一生中曾三次登上皇位。第一次是在1908年至1912年间。当时年仅3岁的溥仪被召入宫中继承大统。据记载,年幼的溥仪似乎预感到命运的转折,在太监来接他时哭闹不止,拼命拍打侍从不愿入宫。最终,还是他的乳母王焦氏将他抱进了紫禁城。
年幼的溥仪对皇帝的身份毫无概念。对他来说,庄严的朝堂更像是一个游乐场。实际权力掌握在他的父亲手中,他不过是封建王朝最后的象征。而这个象征很快就在革命浪潮中消逝。随着各地纷纷独立,新思想广泛传播,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
1917年7月,溥仪第二次登基。虽然退位后仍居住在紫禁城,过着奢华的生活,但12岁的溥仪已不再是懵懂孩童。他兴致勃勃地颁发诏书封赏大臣,却没想到这场复辟闹剧仅持续12天就草草收场。
1934年,年近三十的溥仪第三次称帝,建立了伪满洲国。他天真地以为日本会帮助他恢复清朝,却发现自己只是个傀儡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他的皇帝梦彻底破灭。
二、从皇帝到战犯的转变
日本投降后,溥仪试图逃往日本,却在机场被苏联红军抓获。在苏联关押期间,这位末代皇帝依然享受着特殊待遇:单独用餐、免除劳动。由于担心回国后会被追究汉奸罪名,他多次申请留在苏联,但最终在1950年被引渡回国。
三、重获新生的普通公民
在管理所改造九年后,溥仪于1959年获特赦。他先是在植物园工作,后来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当这位曾经的皇帝以普通游客身份重返故宫时,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最令人唏嘘的是,当他在参观时纠正解说员将父亲醇亲王的画像误认为光绪帝时,竟遭到嘲笑。直到他说出我就是溥仪,那是我父亲时,工作人员才恍然大悟。
溥仪亲历了从封建帝王到战犯,再到普通公民的传奇转变。他的一生,恰如中国从封建社会迈向新时代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