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
举国哀恸之际,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十五年的卫士长李银桥,带着一个密封的文件袋,驱车来到海军大院。
海军高层萧劲光当时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当他看到李银桥时,两人相视无言,只是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萧司令,”李银桥声音沙哑,“这是主席生前留给你的最后一封信。”
萧劲光颤抖着接过那个已经泛黄的信封,上面是毛主席熟悉的笔迹:“劲光同志亲启”。
信封里是一封简短的信件,日期标注为1975年12月26日,那是毛主席的最后一个生日。还没有看信的内容,萧劲光早已泣不成声。
萧劲光,190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早年曾参加过五四运动。
1921年赴苏联留学,先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1922年加入到我党。
回国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并在苏区参与了多次反“围剿”作战,曾和毛主席一起爬过雪山、过过草地、走过长征路。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萧劲光担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领导,肩负着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心的重任。
在延安的十年里,他住的窑洞与毛主席相邻,这为他与毛主席的密切交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也因此,毛主席与萧劲光的关系十分要好,这从两人交往的事情上可见一斑。
1、毛主席借书
毛主席和萧劲光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两人都喜欢读书,甚至爱书如命。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知道萧劲光从苏联带回了大量军事理论书籍,由此经常向他借阅。
有一次,毛主席看到萧劲光家中有个神秘木箱,打趣道:“你这箱子里是不是藏着什么宝贝?”打开一看,满满一箱书籍。
毛主席欣喜地挑了两本《战斗条令》和《战役学》借阅,后来那两本书成为他案头常备的参考资料,直到全国解放还时常翻阅。
在延安时期,萧劲光不仅是毛主席的军事助手,可以说更是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
2、让萧劲光管理海军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急电萧劲光到北京。
见面后,毛主席开门见山地说:“国家准备组建海军,我们想要让你来当这个海军总指挥。”
萧劲光连忙推辞:“主席,我都不会游泳,还晕船,怎么能当海军指挥呢?”
毛主席笑着安慰道:“空军指挥刘亚楼晕飞机,你这个海军司令晕船,这就是我们的干部政策。
你在苏联学过军事,对军队建设、武器装备研发都有一定了解,肯定能干好。你只管放手去干,我相信你,也会大力支持你!”
就这样,身为“旱鸭子”的萧劲光临危受命,成为我国第一任海军总指挥。
为了海军建设,当时萧劲光几乎住在办公室,有时忙起来一个月都不回家。
毛主席得知后特意写信叮嘱道:“工作固然重要,身体更要保重,你不可以这么消耗精力了,还是要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孩子们!”
萧劲光看到毛主席的信后,立刻调整作息,即使再忙也会抽时间回家。家人调侃道:“我看只有毛主席能管得住你,毛主席的话就是'圣旨'!”
后来到了特殊时期,在纷乱的环境中,有人找萧劲光的麻烦,或者有意替换掉萧劲光。
毛主席得知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安排和部署,正是在毛主席的强大支持下,萧劲光一直在海军指挥上干了30年。
3、到萧劲光家吃饭
1957年8月,建军30周年之际,毛主席前往青岛视察海军。
当得知萧劲光也在青岛后,毛主席罕见地提出:“今天就不在招待所吃了,我要去看看萧劲光,顺便就在萧劲光家里吃饭了!”
那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到下属家中用餐。
他亲自打电话点了几道家常菜:“让你老伴多炒几个菜,麻酱茄子、苦瓜炒鸭子、一盘辣椒、一碗米饭蛮好嘛。”
萧劲光原本准备请东海饭店的厨师来做山珍海味,但了解主席节俭品性的他立刻制止,只让做了八个家常菜。
饭桌上,毛主席和萧劲光相谈甚欢,回忆借书趣事,畅聊海军建设,屋子里不时传出欢笑声。
后来萧劲光回忆起那件事就眼含泪花:“那时毛主席已经逝世多年,我是真的很想念毛主席啊!”
正是因为毛主席与萧劲光有着如此深厚的情谊,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毛主席还是给萧劲光留了一封信。
那封信,一方面是对老朋友的挂念,另一方面是叮嘱萧劲光要在海军发展上多努力。
话说,萧劲光接过李银桥手中的信后,没有拆就知道那里边是毛主席的嘱托,他的内心十分沉重,不由地泣不成声。
稍微平息了一会后,萧劲光拆开信,没读几行,眼泪又掉下来了。
信上字不多,大部分全是关于海军的:
“海军建设不能停,要自己培养人才,别靠别人”、“海疆要守住,不能让外人欺负”,最后还写着“我信你,你能把海军带好”。
萧劲光把信读了三遍,抬头向李银桥说道:“毛主席到最后,心里还装着这事儿啊……”
后来李银桥每次想起那天,都记得萧劲光攥着信的样子——手指把信纸捏出了印子,声音也哑了,说以后不管多难,都得照着毛主席的话办。
再后来,萧劲光当海军总指挥当了三十年,不管是搞装备还是练士兵,都没忘了信里的叮嘱。
1980年他退下来的时候,还特意把信的内容跟继任的同志说了,反复强调“别辜负了毛主席的托付”。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2025年,如今我们海军已经发展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拥有航母、055大驱,还拥有数不尽的舰载武器。
这是毛主席和萧劲光最期待的,也是我国海军人员一代一代努力的结果,至此让我们向所有为海军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5年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封跨越生死的信件时,看到的不仅是两位革命家的私人情谊,更是一部用生命书写的国人精神史诗。
读者们,关于“毛主席与萧劲光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