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扶苏被赐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们能有几分胜算?
迪丽瓦拉
2024-11-19 14:14:47
0

原标题:长子扶苏被赐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们能有几分胜算?

前言

在古代历史中,有许多悲剧性的故事被流传至今,而其中一段尤为引人关注。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本应是王位的继承人,然而却命途多舛。

若他在被赐死之前,与蒙恬起兵造反,他们是否有一线生机,又会有几分胜算呢?今天,让我们一同去寻找那些或许被历史忽略的可能性。

一、秦朝军权集中,赵高李斯密谋立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突然驾崩。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却被太监赵高严密封锁了起来。赵高是一个诡计多端之人,他早就对秦始皇的皇位虎视眈眈。如今皇帝驾崩,正是他实现野心的大好时机。

赵高立即与丞相李斯取得了联系。李斯虽然表面上对秦始皇忠心耿耿,但私下里却另有打算。当他得知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后,便与赵高密谋,商议立谁为帝的问题。

按照秦朝的继承法则,皇位理应传给皇长子扶苏。然而,赵高和李斯都清楚,扶苏是一个正直仁厚之人,若是他继位,必然会废除秦朝苛政,这与二人的利益相悖。

于是,狡诈的赵高提出了一个主意: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帝。胡亥虽然也是皇子,但他年幼无知,若是登上皇位,必然会成为赵高和李斯手中的傀儡。

李斯对此深以为然。虽然胡亥是嫡出皇子,但论资历和威望,他远不及皇长子扶苏。若要立胡亥为帝,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二人商议许久,最终达成了协议:由赵高伪造遗诏,宣布废黜扶苏,立胡亥为帝。而李斯则负责笼络朝中大臣,为胡亥登基铺平道路。

就这样,一场惊天阴谋在秦始皇驾崩后悄然展开。赵高和李斯利用手中的权力,操纵朝政,欲将胡亥推上皇位。然而,要想顺利实现这个计划,还有两个人是他们必须要除掉的:一个是皇长子扶苏,另一个则是秦朝的大将军蒙恬。

二人心知肚明,若要除掉扶苏和蒙恬,必须要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于是,二人再次密谋,准备给忠良的扶苏和蒙恬扣上"谋反"的大帽子。一场腥风血雨,在秦始皇的灵柩还未入土之时,已经悄然降临在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二、扶苏蒙恬被逼自尽

当赵高和李斯达成协议,准备立胡亥为帝时,他们心中都清楚,皇长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将是他们计划的最大阻碍。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论资排辈,他理应继承皇位。而蒙恬则是秦朝的功臣,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率军征战,为秦朝的疆土开疆拓土。如今,蒙恬镇守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手握重兵。

赵高和李斯心知,若要除掉扶苏和蒙恬,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于是,他们想到了一个毒计:假传秦始皇的遗诏,诬陷扶苏和蒙恬谋反,逼迫他们自尽

遗诏发出后,负责宣读的使者火速赶往北方,将诏书呈给了正在边疆巡视的扶苏和蒙恬。扶苏是一个忠孝之人,他万万没有想到,父亲会在弥留之际下达这样的诏书。他悲痛欲绝,却又不敢违抗父亲的旨意。于是,他当着使者的面,拔出佩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一旁的蒙恬突然开口了。他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领,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了这道诏书的破绽。"殿下且慢!"蒙恬拦住了扶苏,"这道诏书有蹊跷!秦始皇素来信任殿下,怎会在弥留之际下达这样的诏书?况且,我领兵北守,忠心耿耿,又怎会谋反?此事定有蹊跷!"

蒙恬的话让扶苏稍稍冷静了下来。他仔细端详着手中的诏书,渐渐也发现了其中的破绽。然而,他却无法说服自己违抗父亲的旨意。

"将军之言甚是,"扶苏叹了口气,"但父皇的诏书已下,我岂能违抗?况且,我若不死,只怕会给父皇留下谋反的嫌疑。为了不让父皇在九泉之下也不得安宁,我只能以死谢罪了。"

说罢,扶苏再次拔出佩剑,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自刎而亡。年仅三十岁的皇长子,就这样含冤而死。扶苏死后,使者又将矛头指向了蒙恬。然而,蒙恬岂是扶苏那样的忠臣?他虽然不敢公然违抗诏书,却也不肯束手就擒。

"我蒙家三代为秦朝鞠躬尽瘁,何曾有半点谋反之心?"蒙恬据理力争,"我若真要谋反,何须等到今日?我麾下精兵三十万,若要反秦,易如反掌!"蒙恬的话让使者哑口无言。他们虽然奉命行事,却也知道蒙恬所言非虚。然而,赵高的旨意已下,容不得他们有丝毫怠慢。

使者一筹莫展之际,赵高又传来了新的密诏:若蒙恬执意不肯自裁,就将其就地正法。使者无奈,只得再次催促蒙恬。蒙恬知道,自己今日怕是在劫难逃了。他虽然手握重兵,却不敢轻易违抗皇命。他思忖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服毒自尽。

就这样,秦朝的两位忠臣,一个是皇帝的嫡长子,一个是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被赵高和李斯以莫须有的罪名,逼迫自尽。而他们的死,也为日后胡亥的登基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三、蒙恬家族忠诚可嘉

蒙恬的死,着实让无数人扼腕叹息。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就这样含冤而终,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为秦朝效力的家族。他的祖父蒙骜,曾经追随秦孝公东征,攻灭了虎狼之师的晋国。他的父亲蒙武,更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曾经率军攻打六国,为秦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蒙恬从小就耳濡目染,深受家族的影响。他自幼习武,长大后更是以骁勇善战著称。秦始皇在位时,蒙恬多次率军出征,攻城掠地,为秦朝的疆土拓展了不少版图。

然而,让蒙恬最为自豪的,还是他镇守北方边疆,抵御匈奴入侵的功绩。匈奴是当时中原王朝最为头疼的外敌,他们骁勇善战,来去如风,常常骚扰秦朝的边境。

秦始皇为了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派遣蒙恬率军北上,在边疆修筑了一道长城,以抵御匈奴的入侵。这就是后世闻名遐迩的"万里长城"。蒙恬率军修筑长城,一干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间,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抵御了匈奴的无数次进攻,最终建成了这一道绵延万里的防线。

然而,让蒙恬没有想到的是,他为秦朝立下的赫赫战功,最终却换来了一场杀身之祸。当赵高和李斯密谋除掉蒙恬时,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蒙恬会率军反叛,为扶苏报仇。毕竟,蒙恬麾下精兵三十万,若是起兵造反,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蒙恬虽然对赵高和李斯的阴谋深恶痛绝,却从未想过要谋反。在他的心中,对秦朝的忠诚已经深入骨髓,这是他从祖父和父亲那里继承来的信念。

即便是面对赵高的逼迫,蒙恬也没有动摇。他宁可选择自尽,也不愿意背叛秦朝,成为一个乱臣贼子。蒙恬的死,让赵高和李斯暂时松了一口气。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蒙恬虽死,其忠心却感动了天地。

蒙恬死后,他的部下将他的尸体运回了家乡。一路上,无数百姓夹道相送,他们跪拜在蒙恬的灵柩前,痛哭流涕。据说,蒙恬的墓冢修建时,士兵们不用铁锹,而是用自己的双手挖土。他们脱下战袍,将其撕成布条,缠在手上,就这样一捧一捧地将泥土运到墓穴中。

最终,蒙恬的墓冢竟然堆成了一座小山。士兵们含泪告慰蒙恬在天之灵,说这座墓冢,就是大秦的山河,是蒙将军用生命守护的家园。蒙恬虽死,但他的忠心,他的勇武,他的无私,却永远地留在了后人的心中。直到秦朝灭亡,人们才知道了蒙恬死于非命的真相。

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他们无不感慨,像蒙恬这样的忠臣良将,本应该受到敬重和爱戴,却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然而,蒙恬虽死,他的精神却永远地活了下来。那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那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勇气,成为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楷模。

四、扶苏蒙恬起兵胜算有几分

扶苏和蒙恬的惨死,让无数人扼腕叹息。人们不禁要问,若是当时二人起兵勤王,结果是否会有所不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秦朝的军事体制。秦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军队的调动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军队将领虽然也拥有一定的兵权,但他们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事,不能擅自调动部队。

这种制度的核心,就是著名的"虎符"制度。所谓虎符,是一种用来调兵遣将的信物。它分为两半,一半由皇帝保管,一半由将领保管。只有当两半虎符合在一起时,将领才能调动军队。

蒙恬虽然是秦朝的大将军,但他手中也只有一半虎符。若是没有皇帝的命令,他是无权调动全部军队的。这就意味着,即便蒙恬想要起兵勤王,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除此之外,秦朝的军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将士的忠诚度极高。这种忠诚,源自秦朝严苛的法律制度。在秦朝,若是将士违抗命令,不仅自己要受到严惩,就连家人也要连坐。

在这种高压之下,将士们对皇帝的命令,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即便是蒙恬这样的大将军,若是想要说服士兵们反叛,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秦朝还有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每一支军队中,都有皇帝派出的"监军",负责监督将领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任何不轨之处,监军有权立即将其就地正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蒙恬若是冒然起兵,很可能会被监军察觉,从而招致杀身之祸。即便是侥幸成功,也难以调动更多的军队,最终恐怕难以成事。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扶苏和蒙恬就完全没有胜算。毕竟,二人在军中都有很高的威望,若是能够说服一部分将士,还是有一定希望的。

然而,即便如此,他们面临的困难也是巨大的。首先,秦朝的军队是按照郡县编制的,各个郡县的军队之间联系并不紧密。若是想要调动更多的军队,就必须要逐一说服各个郡县的将领,这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次,秦朝的军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士兵的利益与朝廷是紧密相连的。秦朝实行的是"军功爵"制度,士兵立功受赏,可以获得爵位和土地。若是扶苏和蒙恬起兵反叛,士兵们就可能失去这些利益,这也会影响他们的忠诚度。

最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时间。赵高和李斯在秦始皇驾崩后,就立即采取了行动,可以说是抢占了先机。若是扶苏和蒙恬想要起兵,就必须要尽快行动,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然而,要在短时间内说服足够多的将士,并且调集军队,谈何容易?更何况,赵高和李斯还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阻挠他们的行动。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若是扶苏和蒙恬起兵造反,胜算虽然不是没有,但也是极其渺茫的。

历史没有如果,我们无法知道若是二人起兵,结果会如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们的忠心和勇气,永远值得后人敬佩。

正如曹操所感慨的那样,蒙恬虽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地活了下来。那种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勇气,那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注定要成为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楷模。

而扶苏,这个秦朝的皇长子,虽然也死于非命,但他的忠孝和正直,却永远地留在了史册之中。他虽然没能登上皇位,却赢得了万世的尊重。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秦朝早已成为历史,但扶苏和蒙恬的故事,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他们的生命,虽然短暂,却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结语

权力的诱惑,让赵高和李斯铤而走险,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而扶苏和蒙恬的忠心和勇气,却永远地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楷模。

岁月流转,江河日下。但是,扶苏和蒙恬的故事警示我们,滥用权力必将自食其果,唯有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去为民造福,才能赢得子孙万代的尊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魏忠贤明明挑战了皇权,为何天启... 原标题:魏忠贤明明挑战了皇权,为何天启宁杀东林党也要保护他?并非糊涂 “遗孽余...
此人率领80万大军不打满清,反... 原标题:此人率领80万大军不打满清,反打南明朝廷“武装讨薪”,被称为“乱国武夫”明 ...
杨坚反击突厥:万里长城挡不住突... 原标题:杨坚反击突厥:万里长城挡不住突厥骑兵的万里战线,但统一可以 你好,我是...
洪洞何以成为明代大移民最著名的... 原标题:洪洞何以成为明代大移民最著名的地方 洪洞大槐树祭祖园照壁。 位于古...
东晋为何只能偏安一隅? 原标题:东晋为何只能偏安一隅? 正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完成三国统一...
李密:隋朝末年第一风云人物,成... 原标题:李密:隋朝末年第一风云人物,成也瓦岗败也瓦岗,最终反唐被杀 前言 ...
他孤身一人活捉敌军营长,走近一... 原标题:他孤身一人活捉敌军营长,走近一看,却是自己的亲舅舅 1949年6月,江...
赤壁大战后庞统告诫刘备24个字... 原标题:赤壁大战后庞统告诫刘备24个字,刘备没听,导致关羽惨死蜀国衰败 前言...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 原标题: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最终他的下场如何? 前言 历...
存世量不及原书4%,这部旷世宏... 原标题:存世量不及原书4%,这部旷世宏编为何被称为“佚书渊薮” 编纂于明朝永...
雍正为何暴崩?说法有很多,最后... 原标题:雍正为何暴崩?说法有很多,最后一种原因可信度最高! 人都会死,但是方式...
慈禧口中的那颗夜明珠,被孙殿英... 原标题:慈禧口中的那颗夜明珠,被孙殿英盗走之后下落不明,现在在何处? 前言 ...
乾隆年制龙凤金茶盏 原标题:乾隆年制龙凤金茶盏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是古代人在多种动物艺术形象...
2003年之后,历史课本不再称... 原标题:2003年之后,历史课本不再称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是何原因? “人...
隋文帝为何要废掉杨勇太子之位?... 原标题:隋文帝为何要废掉杨勇太子之位?是太子太嚣张,还是杨广太阴险 前言 ...
长子扶苏被赐死前,如果跟蒙恬起... 原标题:长子扶苏被赐死前,如果跟蒙恬起兵造反,他们能有几分胜算? 前言 在...
金朝灭亡有多惨?比靖康之耻惨1... 原标题:金朝灭亡有多惨?比靖康之耻惨10倍,窝阔台下令:唯完颜一族不赦 前言...
这对大军区司令和政委被撤职,晚... 原标题:这对大军区司令和政委被撤职,晚年降为副师级和大军区副职待遇 丁盛和韦祖...
都是汉武帝小舅子,李广利跟卫青... 原标题:都是汉武帝小舅子,李广利跟卫青比差很多,李广利为何得以重用? 前言 ...
古罗马奴隶主是如何对待女奴隶的... 原标题:古罗马奴隶主是如何对待女奴隶的?手段惨无人道,让人不忍直视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