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名将如云,有人推崇吕布为第一猛将,也有人认为关羽、张飞的万人敌称号当之无愧,还有人对五子良将和江东十二虎臣赞誉有加。这些名将各有所长,但要说能同时击败关羽、张飞两位万人敌的,恐怕只有高顺一人。
若论三国最完美的将领,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赵云。然而赵云先后投奔袁绍、公孙瓒,最后才归顺刘备,在忠诚度上确实有所欠缺。其他名将也大多存在明显缺点,唯独高顺几乎找不到任何缺陷,堪称三国最完美的将领。就连曹操都曾因畏惧高顺的威名而考虑迁都避其锋芒,《英雄记》记载:顺威震徐州,曹公议迁许都以避其锐。值得注意的是,曹操畏惧的才是关羽,足见高顺威名之盛。
高顺的战斗力堪称无敌。建安元年,刘备在小沛招兵买马引起吕布不满,吕布派兵攻打,刘备不敌投奔曹操。曹操赏识刘备才能,任命其为豫州牧并给予兵马钱粮,这就是刘豫州称号的由来。建安三年,吕布派高顺和张辽攻打刘备,曹操派夏侯惇救援。在沛城之战中,高顺先刺伤关羽,又击退前来救援的张飞,《英雄记》记载:顺以矛刺中羽,张飞前救羽,亦被刺。随后高顺在万军之中斩杀夏侯惇部将蔡阳,又射瞎夏侯惇左目,吓得关羽、张飞不敢轻举妄动。这一战让高顺获得万万人敌的威名,其战绩甚至比《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更具含金量。
高顺的练兵才能同样出类拔萃。他训练的陷阵营虽仅七百余人,却号称千人,装备精良,战无不胜。《英雄记》记载: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当时张辽虽为五子良将之首,但地位远不及高顺。可惜这支精锐部队随着高顺之死而消失,就像鞠义的先登营一样成为绝响。
在忠义方面,高顺更是无人能及。他明知吕布刚愎自用,仍屡次进谏,曾说: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耻。即便吕布猜忌他,夺其兵权交给魏续,高顺依然忠心耿耿。吕布被擒后,张辽靠痛斥旧主求生,而高顺面对曹操问话一言不发,从容赴死。司马光在《传家集》中写道:顺尽力於布,与之偕死。这种忠义精神,甚至比关羽更胜一筹。
可惜这样一位集忠勇义智于一身的将才,却跟错了主公。若能追随曹操或刘备,不知会创造怎样的辉煌。高顺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坚守原则比选择更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