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解体后,各国都从苏联引进人才,为何只有中国军工腾飞了?
迪丽瓦拉
2025-10-08 19:35:04
0

对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事业来说,人才是至关重要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是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石所在。苏联解体后,留下了不仅仅是大批的武器装备,还有不少科技人才。

大自然中的动物都会朝着更适合生存的地方迁徙,人也一样。

由于糟糕的经济,苏联无法为这些人才提供舒适的生活待遇和优良的科研环境,故而各国都疯狂的从苏联抢人。

可是在这些国家中,为何只有中国的军工腾飞?搞出了歼-20、055导弹驱逐舰、鹰击等新式武器呢?

外流的科技人才

苏联是个科技大国,至少在八九十年代是。

在微粒子固体材料合成、合成材料、稀土元素等领域,苏联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另外,苏联的宇宙动力学、原子动力学、爆炸焊接、高频无线电蓄电池脉冲能源、现代陶瓷等生产,也都做到了极高的水平。

有资料统计,苏联培养出的高科技人才,顶峰时期曾占据了世界科技总数的四分之一,足以和美国一较高下。可惜的是,家里有宝贝,苏联却留不住,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苏联科技人才外流现象绝不是在崩溃的1991年才出现,而是早在八十年代就有陆续的高科技人才离开苏联,逃到其他国家。

苏联档案馆曾留下记录,仅在1989年,苏联外流人才就多达7万多,主要目的地正是苏联的最大对手——美利坚合众国。

从八十年代到世纪末,在20年的时间里,苏联的半数人才来到了美国。

源源不断的人才为美国带来巨大的好处,不用说科技进步,单就资金投入,就节省了137亿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约等于现在的几千亿美元)。

为何人才会外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待遇差。苏联多数科技人员工资偏低,工作条件也不好。

科研部门的年平均工资仅为几千卢布,远低于其他行业,甚至不如汽车司机。这些科技人才飘洋过海一到美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只需一年,他们就能成为中产收入者,教授月收入达到十万美元,享受到“一车一房,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优质生活

另一方面则是研究条件和工作环境处处受到制约,在苏联搞研发,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有人就曾打过一个比喻,称“在苏联工作,就如同水里的鱼上了岸,连呼吸都成问题。”

僵化的管理体制,让所有人都噤若寒蝉,容不得挑战权威,这是苏联科技领域的最大弊病。

苏联解体之后,这人才外流的现象日益严重。很多坚定的信仰者因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有的自杀、有的则心生“润”意,外逃到英国西德、美国、中国、以色列等国家。

严格来说,各国从苏联引进人才,只有中国军工腾飞这个命题过于片面,甚至可以说是伪命题。

美国新世纪拿出的许多装备、武器背后都有苏联技术人才的贡献,以色列的军事实力之所以大幅领先中东“白袍子”国家,也离不开苏联人才的鼎力相助。

美国、以色列如何引进苏联人才

先说美国,主要是美国行动最快、措施最得力。在1990年,美国就将科学专家的移民限额从5.8万增加到了13万。

美国一位科学家专门制定了一个被称为“科学腾飞的过渡阶段”,专门用来安置苏联赴美学者。

同时,美国的“战略防御计组织划”也设法挖走了前苏联的“反弹道导弹计划”的科技人员,这才能造出“爱国者”反导系统

另外,美国还猎取了不少液体火箭发动机等许多技术专员,才会有NASA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2年后,美国和欧盟一起花费了7000万美元,吸引了包括核武器、生物、化学导弹在内的前苏联大规模杀伤武器技术人员。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细胞学研究所所长尼古拉斯基说,他的205人的研究所有五分之一的科技人员流向了国外。

除了挖人,购买技术是获取俄罗斯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比如说前苏联在低温钻头涂层技术、改进型导弹精密陀螺仪都被外国公司以极低的价格买走。

作为一个以移民立国的国家,以色列周边群狼环伺,故而更需要高科技人才来保障国家安全。某种意义上说,以色列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较之于美国,更加迫切。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色列相继实施了两个时段的安置海外高科技人才的移民政策。

这不仅推动了以色列经济的高速发展,还让以色列的军工产业迅速拉开了和周边阿拉伯国家的距离。

以色列对高技术移民的基本条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备硕士以上学历)、从四环研发及相关工作。

从具体职业来看,有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各领域科研人才。很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就有不少犹太人移民以色列。

1970年初始,苏联开放了对犹太移民的限制,随后出现了一股向外移民的浪潮,大约有13万人前往以色列定居。20世纪90年代末,大批俄裔犹太移民又涌向了以色列,平均每年达到了6万人。

高科技人才的涌入,带动了以色列的创新潮流。大部分移民科学家和工程师受雇于从事研发的医药、军事、能源等尖端科技部门。比如说以色列的核武器缺了苏联科学家,压根就不会实现。

又比如说以色列梅卡瓦MK、三型主战坦克能成功问世也有苏联犹太工程师的功劳。

由此可知,各国引进苏联高科技人才,都为本国的国防装备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只是中国军工发展速度太令人意想不到,做出的武器太令人不可思议罢了。

中国的优势

中国有一句古话: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九十年代的中国,国防工业相当落后,而苏联就是特大号的和珅,足够中国发展军工技术。

据统计,苏联解体后,有上千名科学家、工程师来到中国,活跃在中国军工的各个战线上。

短短数十年,中国在航空领域、洲际导弹领域、造船业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金琴科瓦列里教授。他曾主持了“安-72/74”、“安-26”、“安-124”、“安-225”等飞机的设计。没有他的提点,外号胖妞运-20不可能如此快的问世。

又比如乌克兰国宝级造船专家,瓦良格航母总设计师巴比奇·瓦列里。在他的指导下,中国航母建造工程才能突飞猛进。

不过,光挖人才是第一步。要想在军工干出成绩,还要留住人才。在这方面,中国给予了这些高科技人才非常高的待遇,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了照顾这批从乌克兰远道而来的人才,中国推出了“双引工程”,特意在西安建造了一座乌克兰风格的小镇,作为他们的居住地。

具体到待遇上,只要是拥有真本事的人才,政府给予他们每人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还外加一辆桑塔纳,月薪也达到了三千(九十年代工资),家属也就近安排工作。

留住人才,目的是培养更多的本地人才。只有这样,技术的发展才能不断档。除了人才,中国军工的腾飞也离不开金钱的投入和制度的改革。

任何一个行业,要想追赶世界一流水平,不投入大量的资金是根本不可能的。人才是很重要,可给予人才留住中国的待遇,哪一项不需要白花花的银子?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国的国防支出增长了近七倍,从1999年的396亿美元跃升至2019年的2664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位。这不是在说中国穷兵黩武,而仅仅是描述一个客观事实。

官方增加军费支出,是源于1996年的台海危机,才就此开启军事现代化进程。

而且,军费支出项目中,装备费用一直是投入的重点,占比始终维持在4成左右。

一句话总结,就是每年花了两、三千亿美元,干出成绩是理所应当的。

要是拿不出先进的武器装备、提升不了单兵作战素质,增加不了各兵种的配合能力,那银子不就打了水漂,是要谢罪于天下的。

最后,制度上的探索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2019年,中央提出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将其提升到国家的高度。所谓军民融合,其重点是将民营企业加入到军工发展之中。

“民参军”为军用技术提供了负反馈的制约,可以将军用技术快速变现,投入到市场经济中。

苏联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大量的军用技术难以外溢到民用部门,最终导致军用部门缺乏资金的支持。

反观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互相渗透,交叉影响,使得美国在军工领域始终领先全球。

同时,美国做的比较过火,搞出了“军工复合体”这个尾大不掉的吸血鬼,严重绑架了美国政府。而中国则努力构建良性的军民融合之道,才能让军工朝着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

结语:

一架架战机翱翔天空、一辆辆战车披坚执锐、一台台新式装备惊艳亮相!中国军工的腾飞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才会有今日之成就!

可以预见的是,只要按照现在的路子坚定不移的前进,中国军工超越美国就指日可待。

参考资料

《国家创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军民融合”视角:内在机理和优化建议》 科学管理研究

《美国抓紧部署从前苏联引进技术和人才》参考资料

《以色列高技术移民政策演进、内容与效应》 艾仁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蓝玉:从开国猛将到剥皮酷刑的悲剧人生 一、皇亲国戚与沙场战神 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中最年轻的一...
原创 曹... 每当读到曹操赠予关羽赤兔马,我们都会为曹操的爱才之心感叹,也为关羽的忠义所折服。 但是,一个问题也随...
原创 为... 中国历史长河中,汉民族展现出惊人的文化包容力。自西晋以降,普通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安稳度日,他们不会...
原创 宁... 明清易代之际的悲歌:宁靖王朱术桂的忠烈人生 一、乱世中的天潢贵胄 明清鼎革之际,华夏大地陷入前...
曹操斩杀吕布后,为何依然不敢霸... 曹操斩杀吕布后,为何依然不敢霸占貂蝉?因为他发现了貂蝉一个秘密。 貂蝉的下落一直是一个永久的谜团,当...
霍去病当年打下4座城,取了4个... 公元前121年的夏天,河西走廊上尘土飞扬,马蹄声如雷鸣般响彻天际。一个年仅22岁的年轻将军策马驰骋在...
曹操发明一个成语,把“死亡”说... “死”,可以说是中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最避讳的一个字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要是无意中说了“死”字...
原创 假... 改写版: 如果庞统没有英年早逝,三国的历史或许会彻底改写。诸葛亮就不必匆忙离开荆州入蜀支援,而是能...
原创 俄... 改写版: 克里米亚半岛坐落在黑海之滨,这里风景如画,气候温暖舒适,长久以来都是人们疗养和度假的理想...
原创 美... 无人机战争启示录:技术革新为何难以打破战场僵局?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个耐人寻味...
原创 武... 唐朝历史中有一段特殊的插曲——女皇时期。这个由武则天开创的武周王朝虽然常被后世归入唐朝纪年,但确实以...
原创 叙... 据莫斯科消息源披露,2025年9月22日巴沙尔·阿萨德在莫斯科自己的公寓中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中...
原创 宋... 说起宋朝,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那句老话,“积贫积弱”,尤其是打仗方面,总是被辽、金、蒙古这些北方邻居揍...
原创 薄... 末代皇帝的跌宕人生:从龙椅到平民 在中国漫长的帝王史中,有两位皇帝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统一六国的秦始...
原创 以... 地中海东岸的双雄博弈:以色列与土耳其的战略角力 在中东这片充满火药味的土地上,两个地区强国正在上演一...
庞统死前喊15字,终于看出刘备... 庞统死前喊15字,终于看出刘备有一巨大缺陷,他和诸葛亮相加也无法兴汉。 为什么庞统作为刘备入川的参谋...
原创 最... 中国男足新帅选拔进入关键阶段 9人候选名单正式揭晓 中国足协自9月5日启动国家队主教练公开选聘工作...
原创 深... 改写后的文本: 公元前218年,地中海世界两大强权——迦太基与罗马之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打响。这...
原创 前... 俄罗斯近期频繁挑衅北约成员国引发紧张局势 最近俄罗斯的一系列军事行动让东欧局势骤然升温。9月9日深夜...
原创 首... 中国海军再传捷报!福建舰航母完成重大突破 就在美国众议院代表团结束访华行程不到48小时,中国海军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