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可以说是中国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最避讳的一个字了。
记得小时候过年,要是无意中说了“死”字,肯定要被老妈狠狠说一顿。
好像一提到“死”,就真会带来什么厄运似的。
但曹操就创造了一个关于“死”的成语,既文艺又含蓄,如今很多老人也爱用。
到底是哪个成语呢?
马上揭秘!
话说建安七年,曹操击败袁绍、大败刘备,带兵驻扎在自己的老家——谯县。
回到故乡,回想这些年的征战,曹操感慨万千,于是颁布了一道《军谯令》,里面写道:
“吾起义兵,为天下除暴乱。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凄怆伤怀。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之,授土田,官给耕牛,置学师以教之。为存者立庙,使祀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这可以说是曹操的内心独白。
他说自己起兵是为了平定乱世、铲除暴虐。回到家乡,发现很多人已经不在了,走遍全城也见不到认识的人,心里非常难过。
他还提到,那些战死又没有后代的将士,就让他们的亲戚继承香火,分给田地耕牛,请老师教孩子们读书。
再为他们建立祠庙,让活着的人可以祭奠先人。如果逝者在天有灵,那么就算我“百年之后”,也没什么遗憾了。
看得出来,曹操其实是个内心挺柔软的人。
而就在这篇军令中,他首创了一个成语:“百年之后”。
“百年之后”,其实就是“死后”的委婉说法。
中国人向来觉得,人这一辈子,最多不过百来年。能活到一百岁平平安安离开,就是一种福气。
所以“百年之后”这个说法,既含蓄又带着祝福,慢慢地就被大家接受,一直用到今天。很多老人也常把这个词挂嘴边,一点都不觉得忌讳。
其实,汉语里关于“死亡”的说法,真的特别多。
死亡,是每个人终要面对的事。
在中文里,关于“死”的表达非常丰富。
比如:驾崩、晏驾、千秋、山陵崩、登遐、大行、升天、升霞、薨、卒、不禄、寿终正寝、仙逝、殉、殉国、殉道、殉节、殉难、遇难、长眠、安息、圆寂、罹难、就义、逝世、去世……
随便数数,就有四五十种说法,而且不同身份、不同情况,用的词还都不一样。
皇帝去世,叫“驾崩”;
诸侯去世,叫“薨”;
大夫去世,叫“卒”;
僧人去世,叫“圆寂”;
父母去世,叫“弃养”……
这些说法在古代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有人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被遗忘才是。
1079年秋天,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同年十月二十日,太皇太后曹氏去世。
苏轼在牢里听到消息,写下了两首挽诗。
诗题中他写道:“恭闻太皇太后升遐”——“升遐”,通常用来指帝王或后妃去世。
从诗题就能感受到苏轼当时的沉痛。因为自己是戴罪之身,不能服丧,也不敢放声痛哭,只能把哀思写在诗里。
这并不只是臣子对皇室的例行哀悼。
为什么苏轼对曹皇后去世这么难过?
因为曹皇后在临终前,还特意为苏轼求情。
曹皇后是宋仁宗的皇后。当年苏轼、苏辙兄弟在制科考试中一鸣惊人,宋仁宗曾高兴地对曹皇后说:“朕今天为子孙找到两位宰相!”
如今仁宗早已不在,苏轼却沦为阶下囚。
生命走到尽头的曹皇后把宋神宗叫到床边,提起这段往事。她说:
“当初仁宗皇帝说为子孙觅得两位宰相。如今苏轼因诗获罪,怕是有人故意陷害吧?我已时日无多,万万不可制造冤案、伤害忠良啊。”
她几乎是用最后一点力气,在为苏轼说话。
也正是因为她的求情,宋神宗最终没有杀苏轼。
狱中的苏轼或许听说了这件事,心怀感恩,写诗悼念。
曹皇后临终前的这份善意,不仅救了苏轼一命,也让她自己被后人久久铭记。
死亡是谁都逃不开的命题,但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也不同。
大唐最浪漫的诗人李白,就对“死亡”给出过一个极其诗意的解释。
开元五年(717),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来到长安,成了遣唐使的一员。
他太喜欢大唐了,干脆留了下来,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晁衡。
唐玄宗欣赏他,让他在国子监读书,和贵族子弟一同学习。
后来晁衡参加科举,竟考中了进士——一个外国人,这成绩太厉害了。
725年,晁衡开始在洛阳做校书郎,整理典籍,官阶虽不高,但很受重用。
他还结交了不少诗人朋友,像王维、李白、储光羲都和他有往来。据说他还送过李白一件日本裘。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晁衡想家了,753年,他申请回国。
出发那天,不少朋友来送他。
可没多久,就传来他在海上遇难的消息。
李白听说后非常难过,挥笔写下一首《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里,李白把晁比作明月,说他像明月沉入碧海那般离去,连白云都替他哀愁,笼罩了整个苍梧山。
用“明月沉海”比喻友人离世,这么美的意境,也只有李白想得出来。
好在,晁衡其实没死。他遭遇海难后漂流到越南,后来历尽艰险,又回到了长安。
当劫后余生的晁衡读到李白为他写的诗,想必也是感慨万千。
我们谈论死亡,不是盼着它来,而是更珍惜活着。
有句话很火:“反正谁也不能活着离开这个世界。”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就像苏轼写诗悼念曹皇后,李白写诗追忆晁衡——只要还有人记得,逝去的人就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重来,但可以从今天起,为自己书写新的结局。
就像曹操,一生尽力而为、追逐理想,只求“百年之后,没有遗憾”。
关于“死亡”,你还知道哪些优雅的说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