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鼎盛版图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为何清朝这么能开疆拓土?
迪丽瓦拉
2024-11-20 05:14:28
0

原标题:大清王朝鼎盛版图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为何清朝这么能开疆拓土?

导读:关于明、清对比不好写,因为各自的拥趸。今天我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喷。清朝的疆域超过千万平方公里奠定了我国现在大致的版图范围,这是积极的一面。另外一个方面清朝对版图的雄心壮志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风云际会逐渐形成进而直辖、巩固纳入政府统一管理之下。

首先阐明个人观点,清朝也不是一开始就雄心万丈打算一统全国的。最早仅仅是想明朝承认自己的独立。即使皇太极早期也没有计划说推到大明,因为大明朝对他们来说是个庞然大物。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大明朝无能才把虚弱的本质显露出来。一个农民起义军就可以横行北方数省,甚至可以攻破京城。这才刺激了大清对领土的野心。这事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是南明政权本可以像历史上南宋与金一样,隔长江形成对峙。其实如果历史真的发展成那个样子,清朝也是可以接受的。又是南明内部君臣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影响了抗清的大局。清朝一看顺势而为统一了南方。

第三个阶段是准噶尔部的叛乱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大清王朝对领土的野心。这个过程也不是主动的,因为葛尔丹占领喀尔喀蒙古后兵峰直抵乌兰布统,距离北京仅仅几百里。清朝因为危机意识才被迫反击,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才彻底平定西北,把西北庞大的国土真正纳入中原王朝的直辖。完成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扩张领土的过程。

早期的后金以及清军入关

努尔哈赤起兵也是因为明朝没有同意贸易,努尔哈赤通常正常的渠道拿不到部落所需才起兵抢掠。我们说这个原因不是说努尔哈赤起兵就对,只是说明早期的后金统治者努尔哈赤等高层并没有纵横捭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雄心都是在一步一步对外战争中刺激出来的。

到皇太极时期,先后平定蒙古林丹汗,平定大明的小弟朝鲜在加上袁崇焕被杀后明朝的虚弱大大刺激了皇太极的野心。尤其是以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纵横北方数省,甚至威胁到北京,满清统治者这才萌发了取大明代之的野心。

由吴三桂献山海关然后大战李自成,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一路向西撤退。清军追着李自成部队的屁股打,更奇葩的是清朝和投降清朝的吴三桂等人打出的旗号居然是“为崇祯皇帝报仇”。清朝政府从来不承认是从明朝手中取得的天下,而是从李自成手中取得的天下。

第二阶段南明和清朝的战争

这一阶段对南明来说,有组织的抵抗简直就是个笑话。南明组织的抵抗甚至还不如江阴、扬州等老百姓自发组织的决绝的程度。南明的绝大部分大臣想的是怎么利用手中的权利取得更大的利益。这和南宋政府有组织的抗金、蒙古形成鲜明的对比。

南宋上下确实是众志成城,有组织、有效的抵抗金国的入侵,才有了南宋一百多年国祚的延续。在蒙古纵横亚欧大陆的时候,又是南宋君臣和国民誓死抵抗坚持四十多年还击杀了蒙哥大汗。在事不可为崖山海战失败后,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是何等的壮烈,有这样的君臣南宋才能延续一百多年的国祚。

反过来咱们再看南明:首先为了谁继承王位争吵不休,等好容易稳定下来又发生了南明三大案,严重削弱南明的凝聚力。所以一盘散沙,清军进展顺利,南明大臣献南京投降,弘光皇帝被俘。这是什么大臣,风骨哪儿去了。应该说隆武帝还不错,只不过隆武帝去世后,郑芝龙降清。南明一路溃败,最后不得已逃亡缅甸。最后永历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所杀,南明正式灭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南明溃败的太迅速了,汉奸叛徒太多了跟南宋根本没法比。清朝这才统一了南方。

那么此时的大清版图也就是原来明朝的两京十三省在加上东北地区。庞大的北部蒙古和西北、青藏还有待收复。

平定西北的长期战争

准噶尔在明末清初崛起,在康熙时期已经成为霸主的存在。鼎盛时期的准噶尔包括西北、喀尔喀蒙古、青藏高原。噶尔丹在占领喀尔喀蒙古后兵锋直指大清王朝的京城北京。

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安抚蒙古各部才被迫和准噶尔进行长期、惨烈的拉锯战。长达七十年的战争,清朝耗费巨大几乎抽干了大清的财政。但是收获也是巨大的,不但庞大的西北和青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并且清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实现了对领土的彻底掌控。

小结:

我们说清朝政府解释这个原因说明并不是清朝政府比大明王朝更有野心,更具有开拓性。是历史原因风云际会,使从乾隆开始才彻底放心满清可以统治这片庞大的国土。这里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清朝从入关开始开始修建柳条边长城。清朝视满族兴起的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之地”。为保护这一区域的“参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坏和入侵,于是在东北地区边缘修浚边壕,沿壕植柳,谓之柳条边。为的是给满清自己留一条退路,万一在中原站不住脚就退回老家去。

到乾隆时期才逐渐废弛,到咸丰时期才彻底开放东北,开启了闯关东的移民新时代。

一家之言,不喜勿碰。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秦始皇功绩卓著、威名远播,几千年来声名不衰,因此至今仍有很多研究者在研究他。...
原创 1... 今天咱得聊聊一个特别牛的老人,他叫周寿谊,活了 116 岁,硬生生见证了宋、元、明三个朝代的更迭,这...
原创 张... 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五人是帮助李显重新登基为帝,恢复李唐江山的重要人物,因此李显为了...
原创 丞... 在谈到汉室的兴衰时,汉高祖刘邦是一位明智的皇帝,他开创了盛世大汉。而在刘邦的治国过程中,有两位重要人...
原创 回...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提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贞观之治”这个辉煌的历史时期。 在李世民的统...
原创 关... 公元219年,刘备稳坐西川,晋升为汉中王。同年,关羽发动北伐,斩杀庞德,俘获于禁,成功水淹曹军七个营...
原创 上... 唐亮,1910年出生于湖南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6岁时,他便加入了革命队伍,开始了他漫长而艰辛的革命...
原创 同...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曾经出现过许多令人混淆的历史人物。例如李广与李广利、张宗昌与张昌宗、李自成与李秀...
原创 常... 1391年,广西龙州发生的动乱让朱元璋深感懊恼。他最信任的战将常遇春的儿子常茂,在接到消息后不久突然...
原创 为... 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特别是《三国演义》中的描写,让很多将领的英勇事迹更加广为人知。比如赵云...
原创 杨... 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英勇的英雄和聪明的智者,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便是一个充满悲剧与智慧碰撞的典型。曹...
原创 李... 在许多史书中,李世民被描绘得异常出色,几乎把李渊的存在感掩盖了,给人一种大唐的江山仿佛是李世民一手打...
三晋古树名木丨新绛县:古树千载... 山西科技报原标题:古树千载知兴衰 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新绛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隐匿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古...
原创 长... 长安的名字非常优美,为什么后来会改成西安呢?这个名字又是由谁来改的呢? 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朝代都...
原创 秦... 前言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南园十三首(其五)》中写道:“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
原创 长... 姜维向马遵提出了一个计策:“这个地方后面肯定埋伏了敌军,我愿意带五千人埋伏在要道上。太守先派人回报敌...
原创 皇... 古时候,皇位一般都是世袭的,皇帝会从自己的子嗣中挑选一个他认为最优秀的人来继承皇位。然而,也有一些皇...
原创 清... 最近,《人民的名义》这部关于反贪腐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反腐败的问题上。今天,我们就...
原创 中... 中国历史悠久,男人和女人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常常说“女人半边天”,但在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观念...
原创 成... 现在的军队几乎不再使用骑兵了,但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战斗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可以说,谁拥有骑兵,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