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良渚考古说大禹治水建夏朝有逻辑错,人大教授说是移花接木~
迪丽瓦拉
2025-10-09 08:02:46
0

去年深秋去良渚遗址,站在莫角山宫殿基址前看工作人员清理河道遗迹,耳边导游正说 “这就是大禹治水的实物证据”。当时旁边一位戴眼镜的老先生突然冷笑,说 “差着上千年呢,这是把良渚的功劳安给大禹”。后来才知道,这正是人大教授们争论的焦点 —— 用良渚考古说大禹治水建夏朝,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甚至被直指 “移花接木”。

说实话,刚听见这说法我还挺懵的。毕竟从小课本里就写着大禹治水定九州,《史记》里把他治水路数写得明明白白:“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而且良渚那水利系统确实震撼,11 条水坝组成的网络比都江堰早两千年,能挡能排,说是 “治水范本” 绝不为过。可那位老先生甩来一句 “良渚衰亡时,夏朝还没影呢”,倒让我想起后来查的碳十四数据 —— 良渚文化在公元前 2300 年左右达到顶峰,公元前 2000 年就突然消失了,而学界推测的夏朝起始,最早也得公元前 2070 年,这时间线确实对不上。

你别说,把良渚和大禹绑在一起的说法,最早还真不是普通人瞎联想。2002 年保利博物馆买了个叫 “豳公盨” 的青铜器,上面铭文写着 “天命禹敷土,堕山濬川”,和《尚书》里的记载几乎一样,当时学界都沸腾了,说这是大禹存在的铁证。后来良渚水利一挖出来,有人就顺着往下说:你看,大禹治水不是神话,良渚这不就有实证吗?甚至还有人说良渚就是夏文化的源头。

但人大历史系那位教授在讲座里直接戳破了这层窗户纸。他说这就像把明清的故宫,当成秦始皇阿房宫的证据,犯了 “时空错位” 的毛病。首先治水地点对不上,《诗经》《史记》里的大禹治水,全是围绕黄河、淮河流域,“导河积石,至于龙门”,没一句提过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良渚的水坝明明是管太湖平原的洪水,怎么就成了黄河治水的佐证?这不是移花接木是什么?

更关键的是文化断层。我在良渚博物院看那些玉器,神人兽面纹、玉琮的样式,和后来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青铜器压根不是一个路子。教授说,良渚文化消失后,长江下游出现了文化空白期,直到几百年后才再有新的文明兴起,和夏朝的文化序列完全接不上。就像你不能说商朝的甲骨文,是夏朝人写的,这道理其实特简单。

其实吧,大禹的传说本身就带着浓浓的神话味儿。清华简里写 “古禹降,敷土,堕山,划川”,用的是 “降” 字,说明在古人眼里禹可能都不是凡人。还有《山海经》里说他爹鲧偷 “息壤” 治水,息壤能自己生长,这明显是神话情节。人大教授说,古人造这个神话,是为了给夏朝的 “正统性” 找依据 —— 你看,我们的祖先能治服洪水、划定九州,建立王朝天经地义。可要是把良渚这真实的考古发现,硬塞进神话的框架里,反而把史实和传说都搞乱了。

我后来翻资料才发现,这事儿争论早不是一天两天了。20 世纪初疑古学派就说大禹是 “神话人物”,直到秦公簋、叔夷镈这些带铭文的青铜器出土,才证明春秋时期就有人信大禹的故事。但 “有这个传说” 和 “传说属实” 是两码事啊。就像现在也有很多关于明朝的传说,但没人会把清朝的文物算到明朝头上。

有意思的是,良渚自己的 “故事” 其实比附会大禹精彩多了。考古队在水坝遗址里发现过碳化的稻谷,还有用来夯土的木头,能想象出几千年前先民们扛着工具修水坝的样子。他们没有 “天命” 加持,就是靠着经验和协作,建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水利系统。把这些真实的智慧,非要安给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反而辜负了良渚先民的创造力。

前阵子再看那位人大教授的访谈,他说最怕的就是 “考古搭台,神话唱戏”。良渚申遗成功,靠的是它本身的文明高度,而不是和大禹扯上关系。夏朝是否存在,需要二里头那样的遗址去佐证;大禹传说的价值,在于它承载了古人对 “治水安邦” 的向往。硬把两者绑在一起,既委屈了良渚,也曲解了传说。

真的,现在再想起良渚的水坝遗址,我更愿意想象那些无名先民的身影。他们没留下名字,没留下传说,却用泥土和石头,在江南水乡写下了真实的文明篇章。比起把功劳算给神话里的大禹,承认这些真实存在过的智慧,或许才是对历史最基本的尊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4... 【韩国乐天集团在华兴衰史:从商业帝国到黯然退场】 2022年3月,一则商业新闻引发热议——韩国乐天集...
原创 美... 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美国终于认清现实 (一)美国这个国家骨子里流淌着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血液,这种文化...
刘备只知道寻找诸葛亮,却无意措...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璀璨星河中,《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
原创 我... 【智破重围:朝鲜战场上的逆向突围奇迹】 在军事史上,当弱势部队陷入敌军包围时,往往难逃被歼灭的命...
E6无人车落地西北!九识智能与... 9月25日上午,兰州极兔智慧产业园内,一场引领行业的智慧物流交付仪式隆重举行。九识智能正式向极兔速递...
原创 1... 【血色黎明:一位国民党将军的信仰抉择】 1946年夏末的北平,蝉鸣声在夜色中渐渐隐去。第十一战区...
原创 王... 孤独的改革者:王安石的多面人生 即使要背负千古骂名,即使要以生命为代价,他依然义无反顾地走在自己认...
原创 耿... 公元1354年正月初一,元至正十四年的新春伊始,朱元璋做出了一个改变历史走向的决定。这位未来的大明开...
原创 为... 大唐开国功臣刘文静的悲剧人生 刘文静堪称唐朝开国第一功臣,他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就在唐...
原创 隋... 唠唠隋唐第一女将新月娥:战场上猛如虎,却栽在爱情里的传奇姑娘 提起隋唐那阵子的英雄,大伙最先想到的...
他本是北宋第一猛将,却因一个决... 说起大宋朝的猛将,你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可能是杨家将,满门忠烈;再一想,就是岳飞,精忠报国。 但你...
万人敌?还是帅才?《三国志》与... 关羽在中国民间信仰中早已被神化,明清以来更被尊为“武圣”,其“万人敌”、“威震华夏”的形象深入人心。...
原创 清... 晚清军队的兴衰与归宿:从铁骑雄师到历史尘埃 曾经号称百万雄师的大清军队,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前不堪一...
原创 为... 关于秦汉历史,有这样的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算是一个预言了——因为在秦末的反秦战争中,发挥重...
原创 意...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就巴勒斯坦建国问题作出最新回应。9月23日,这位右翼领导人在纽约面对...
原创 “... 秦始皇:功过参半的千古一帝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这位生于战国...
原创 历... 瑞士这个以中立国身份闻名世界的国家,在俄乌冲突中意外栽了跟头。2022年战事爆发时,瑞士本可以像过去...
原创 中... 南海风云再起:黄岩岛对峙背后的真相 9月25日,南海局势骤然紧张。菲律宾方面派出十余艘公务船擅自闯入...
锦医三院团委开展“光影铭史 青... 为引导青年铭记历史、传承爱国精神、勇担时代责任,近日,我院团委精心组织职工、团学干部及入团积极分子共...
原创 美... 特朗普当场冷汗直冒!当中国祭出关键性战略威慑后,美国跨党派代表团态度立即软化。在举世瞩目的国际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