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临海督”的秘密使命:孙权是否有一支探索台湾的海军?
迪丽瓦拉
2025-10-09 13:05:55
0

公元230年春,东吴皇帝孙权作了一个重大决定:派遣将军卫温与诸葛直率领万人大舰队“浮海求夷洲及亶洲”。这支规模空前的探险队从章安(今浙江台州)启航,历经艰险最终到达夷洲(今台湾)。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一年后,因部队疫病死亡近八成,孙权怒斩卫温、诸葛直。

这次远征背后隐藏着一个少有人知的官职——“临海督”。这个神秘的海洋官职,可能是孙权海上扩张战略的关键一环。

一、东吴的海军实力与海洋战略

东吴立国江东,北有曹魏西有蜀汉,陆地扩张受限,唯有向海洋发展。孙权深谙此道,大力发展水军和海上力量。

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拥有当时最强大的海军舰队,船只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志》描写吴军战船规模的文字。

东吴的造船技术十分发达,能够建造多种舰船:

艨艟:一种防御良好的战船

斗舰:用于水上战斗的主力战船

楼船:高大的指挥船,可载数百人

舸:轻便的快船

《太平御览》引《吴志》称:“孙权尝装一舸,名曰长安,亦曰大舡,容敌士三千人。” 这样的载客量即使放在今天也令人惊叹。

为有效管理这支海上力量,孙权设置了一套独特的海军官职体系,其中就包括“督”职——如“临海督”、“督舶”等专门负责海上事务的官职。

二、“临海督”的神秘身份与职责

“临海督”这一官职在正史中记载甚少,但通过零星史料我们可以勾勒出其大致轮廓。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提到:“以冯斐为临海督,原皆更赦”。这是关于临海督的直接记载之一。此外,《宋书·州郡志》也有“临海太守,本会稽东部都尉也;孙亮太平二年立。领县五”的记载。

从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临海督可能是临海郡(今浙江台州一带)的军事长官

职责包括管理沿海防御和海上事务

可能负责组织海上探险和贸易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临海郡的设置与夷洲探险有直接地理关联。章安县(今浙江台州)既是临海郡治所,也是卫温、诸葛直远征夷洲的出发地。这绝非巧合。

《后汉书·东夷列传》已经记载:“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 说明东汉时期人们对台湾已有一定了解。孙权组织的夷洲远征,很可能建立在先前航海知识的基础上。

三、卫温远征夷洲的真相探秘

公元230年的夷洲远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规模台湾探险活动。让我们仔细分析这次历史事件。

根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这次远征的公开目的是:

寻找夷洲和亶洲(可能指日本或琉球群岛)

“俘获人口”以补充东吴的劳动力

拓展东吴的势力范围

但考虑到万人舰队的规模(相当于东吴总兵力的十分之一),其背后可能还有更深层的战略意图:

第一,开辟新的后方基地。当时东吴正与曹魏对峙,需要担心后方安全。如果能在海外建立基地,将增加战略纵深。

第二,获取海上贸易主导权。东吴通过海上与东南亚、南亚有一定贸易往来,控制东海航线至关重要。

第三,探索海外资源。台湾的林木、矿产和人力资源对东吴有吸引力。

现代考古发现为这次远征提供了佐证。台湾考古发现在台北盆地、垦丁等地出土的陶器、铁器、琉璃珠等文物,其年代和形制与三国时期大陆的器物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台北芝山岩遗址发现的碳化稻米,说明当时已有农业活动,可能与大陆移民有关。

四、东吴的其他海上活动佐证

东吴的海上探索不止于夷洲远征。一系列航海活动表明,孙权时代确实有一支专门从事海上探索的力量。

康泰、朱应的南海之旅:约在226-231年间,孙权派宣化从事康泰、朱应出使南海诸国,“其所经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梁书·诸夷传》)。他们到达了林邑(今越南中部)、扶南(今柬埔寨)等地区,撰写了《扶南异物志》和《吴时外国传》。

聂友、陆凯的珠崖征伐:公元242年,孙权派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三万征讨珠崖、儋耳(今海南岛)。《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与高句丽的海上往来:公元233年,东吴曾试图通过海路与公孙渊联络以夹击曹魏,虽然计划失败,但显示了东吴的远海航行能力。

这些海上活动都需要专门的组织和指挥体系,“临海督”很可能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五、东吴海军探索活动的历史影响

东吴的海上探索虽然的直接成果有限,但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卫温、诸葛直的夷洲之行是中央政府第一次组织的大规模台湾探险,开创了官方经营台湾的先例。

其次,积累了航海经验和技术。东吴的航海活动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的海洋地理知识和航行经验。这些知识在《扶南异物志》等著作中得到记录和传承。

第三,奠定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东吴与东南亚的海上往来,拓展了南海航线,为后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时期,当隋炀帝派兵远征流求(台湾)时,很可能参考了东夷洲远征的经验。《隋书·流求传》记载:“大业元年,海师何蛮等言,每春秋二时,天清风静,东望依希,似有烟雾之气,亦不知几千里。...三年,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 这段记载显示,隋朝人对台湾的了解已经比较具体。

结语:东吴“临海督”与海洋探索的历史意义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孙权是否有一支探索台湾的海军?从史料来看,虽然“临海督”的具体职责记载不详,但东吴确实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套海上管理体系。卫温、诸葛直的夷洲远征绝非偶然,而是东吴系统性海洋战略的一部分。

《读通鉴论》对孙权的海洋活动有如此评价:“权有吴、会,跨江涉海,乃欲远规夷洲,以邀奇获,其志可谓雄矣。” 这反映了古人对孙权海洋雄心的认识。

东吴的海上探索活动表明,中国人面向海洋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早。在大多数人的历史认知中,中国古代是“大陆性格”的文明,但东吴的历史提醒我们,中国人的海洋探索同样有着悠久传统。

虽然由于史料有限,我们无法完全还原“临海督”的全部秘密使命,但通过现有史料和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孙权时代确实有一支专门从事海上活动的力量,他们不仅探索了台湾,还远航南海,为后世中国的海洋活动奠定了基础。

这一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是纯粹的大陆民族,我们的祖先同样有着蓝色的海洋梦想和探索精神。东吴“临海督”及其领导的海上活动,正是这种精神在1700多年前的生动体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福... 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近日取得重大突破!据最新消息,这艘国产新型航母成功完成了三种主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
原创 无... 中东军火市场最近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主角正是土豪沙特阿拉伯。这个石油大国最近干了一件让国际军火商大...
原创 历...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漫漫长路上,神话传说始终如璀璨星辰般点缀着历史的天空。从开天辟地的创世神话到英雄史诗...
原创 1... 《白娘子在西游记中的实力定位》 在四川青城山的云雾深处,曾有一条修炼了1700余年的白蛇精,她就是民...
原创 8... 明初洪武年间大案:胡惟庸谋反案中的特殊幸存者 公元1390年(明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一场震惊朝野的...
原创 如... 诸葛亮为何必须北伐?放弃北伐的四大致命后果 三国时期,诸葛亮多次率军北伐,却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的理想...
原创 他... 三国时期蜀汉有位被低估的谋臣:与庞统齐名的廖立 提起与凤雏庞统齐名的谋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卧龙诸葛...
原创 上... 【中苏债务真相:一段被误解的历史纠葛】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之际,民间盛传苏联逼债的说法。当...
原创 1...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上,一场关于文字变革的思想浪潮悄然兴起。19世纪中后期,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
原创 4... 足球名将蒿俊闵近日迎来校园足球首秀,他代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战了汉超高校组首轮赛事,对阵武汉理工大学...
原创 赵...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时年55岁的宋高宗赵构以年事已高,精力不济为由,主动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
原创 1... 铁幕下的警徽阴影:一桩命案如何撕裂苏联权力核心 1990年代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独联体国家民...
原创 巅... 改写版: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中,晚清是一个封闭落后、饱受西方列强欺辱的朝代,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
原创 梅... 梅思祖:明朝开国功臣的传奇人生 梅思祖是明朝开国历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将领。他最初是元末农民起义军...
原创 秦... 唐朝三大将门世家:秦家、罗家与薛家的兴衰传奇 在唐朝赫赫有名的将门世家中,秦家、罗家和薛家堪称三大...
原创 李... 被历史低估的开国雄主:唐高祖李渊的传奇人生 在人们谈论唐朝时,唐太宗李世民和女皇武则天总是最受关注...
魏国风雨之惠王驾薨:山雨欲来风... 春秋时期,卫国曾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诸侯国,其国力之强盛令周边大国都不敢小觑。作为周王室的重要封国,卫国...
苏芬战争芬兰战败了,为何却说苏... 苏芬战争苏联达到了战略目的,迫使芬兰割让了领土,但是却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暴露了苏军的短板,让纳粹德国...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最强武将排行榜:吕布居首,张辽魏延无缘上榜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中,武将的武力值一直...
原创 百... 镜头下的晚清:一个法国人眼中的真实中国 提起清朝,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长袍马褂、细长辫子的形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