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三年,乌克兰征兵政策引发争议
俄乌战争已持续三年多,局势发展令人忧心。近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新法案,允许60岁以上的公民自愿参军。这一决定引发广泛讨论,许多人质疑:难道乌克兰真的要让老人上战场?
回顾2022年2月24日战争爆发之初,俄军迅速推进,但乌克兰凭借本土抵抗和西方初期援助,成功抵挡了攻势。然而,随着战事陷入僵局,前线伤亡加剧,乌克兰军队面临严重的兵源短缺问题。2023年夏季的反攻行动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导致更大损失。到了2024年,乌克兰政府不得不调整征兵政策,将征兵年龄下限从27岁降至25岁,以扩充军队规模。
即便如此,兵源仍然不足。许多年轻人不愿参军,有的选择躲藏,有的逃往国外。联合国数据显示,乌克兰人口从战前的4300万锐减至3700万,其中大量是妇女和儿童,而适龄兵员已被大量征召。征兵官员甚至开始在街头、地铁站和健身房随机检查身份证,强制征兵,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更令人愤慨的是,征兵系统腐败丛生,富人家庭通过贿赂让子女逃避服役,而穷人家的年轻人则被迫走上战场。
军队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士兵平均年龄超过40岁,远高于现代战争的标准。西方媒体指出,这些士兵体力不足,难以应对高强度战斗。相比之下,俄罗斯虽然也面临老兵比例高的问题,但其兵源储备更为充足。2024年底,美国官员曾建议乌克兰将征兵年龄进一步降至18岁,以补充新鲜血液,但泽连斯基因国内强烈反对而暂未采纳。
2025年夏季,战况更加紧张。俄军在东部持续施压,乌军防线吃紧。7月17日,乌克兰议会通过新法案,允许60岁以上公民自愿签订军事合同。泽连斯基于7月29日正式签署生效。尽管政府强调“自愿原则”,但有议员透露,征兵办已开始招募老年男性。部分老人被分配至后勤或守卫岗位,但前线需求紧迫,仍有人被派往危险区域。西方媒体评论称,这一政策透露出乌克兰的绝望——60多岁的老人,体能和反应能力下降,如何应对俄军的无人机和炮火?
军事专家分析,此举更多是政治考量,旨在向西方展示乌克兰仍有“战斗意志”,以换取更多军事援助。果然,2025年夏季,美国迅速批准了价值10亿美元的军援,包括“爱国者”导弹系统。然而,再先进的武器也需要人力操作,而乌克兰的兵源问题仍未解决。
中国始终主张和平解决冲突。早在2023年6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国代表就警告称,某些国家试图让乌克兰“战斗至最后一人”,这种做法极其危险。2024年同一场合,泽连斯基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但中国国防部长董军重申,中国坚持中立立场,呼吁停火谈判。遗憾的是,乌克兰和西方并未听取建议,导致战事持续恶化。
泽连斯基为何坚持强硬政策?首先,战场需求迫切。俄乌战线漫长,乌军既要防守又要反攻,兵力消耗巨大。其次,西方援助附带条件,要求乌克兰继续作战,以消耗俄罗斯。美国甚至提出,若乌克兰将征兵年龄降至18岁,将提供更多训练和装备。但乌克兰政府回应称,现有动员的士兵甚至缺乏基本装备,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泽连斯基的政治立场也使他难以回头。他从喜剧演员转型为战时总统,依靠“抗俄英雄”形象维持支持率。若转向和谈,可能被国内强硬派指责为“投降”,动摇其统治基础。2025年7月,他再次延长戒严和动员令至11月5日,进一步激化国内矛盾。
俄乌冲突背后涉及北约东扩、历史恩怨等复杂因素,但战争只会加深伤害。中国始终呼吁各方回到谈判桌,但西方持续推动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亦不愿退让。最终,受苦的是普通民众——家园被毁、经济崩溃、人口锐减。联合国报告显示,乌克兰生育率已降至每名女性不足一孩,未来一代岌岌可危。
战争没有赢家。乌克兰的征兵政策或许能暂时缓解兵力短缺,但代价是国家未来的透支。中国早已指出,和平才是唯一出路,可惜局势仍在恶化。如今,年轻人战死沙场,老人被迫扛枪,这个国家的未来,究竟还剩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