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81年的归乡路:一个家族十代人的寻根之旅
你有多久没回家了?回家的路有多远?对17世纪定居朝鲜的田好谦而言,这条归途竟成了十代人381年的漫长等待。 1687年,朝鲜高丽王朝重臣田好谦病榻前泪流满面。这位异国他乡的游子,临终前紧握儿孙的手嘱咐:我们的根在中国广平府风正村(今河北邯郸广府镇),你们定要认祖归宗!儿孙们跪地立誓,将这份遗愿代代相传。 寻根之路的起点 田好谦的故事要从1610年说起。他出生于广平府名门望族,是田氏第九代传人。虽出身书香门第,他却独爱经商,将布匹生意做到朝鲜。明末战乱中,为追讨货款,他冒险赴朝,却不幸被清军掳为奴隶。一次暴风雪中,他侥幸逃脱,流落朝鲜。 在异国,他因拒食嗟来之食的骨气,被朝鲜将领赏识,推荐给大将军具公。凭借过人才智,他很快成为朝鲜王庭重臣,却始终难忘故土。每当月圆,他总在庭院独坐,望月思乡。 两代人的接力 1706年,其子田会一借出使清朝之机,带着父亲画像和家谱来到北京。他打听到吏部有位广平同乡田思齐,却因对方回乡奔丧未能相见。无奈之下,他将信物托付同僚,含恨返朝。 半年后,田思齐回京得知此事,查阅家谱确认了这段血脉渊源。原来田好谦离家后,其妻宋氏终身未嫁,独自抚养子女,在族人接济下艰难度日。两地田家从此开始了书信往来。 战火中的坚守 1910年日本侵占朝鲜,田家想回国避难,却逢中国内乱。二战爆发后,联系彻底中断。直到2004年,韩国田家第19代孙田文俊通过网络重续血脉。他不仅带族人回乡祭祖,还促成河北辣椒出口韩国,并设立奖学金回馈乡里。 这条归乡路,十代人走了381年。从明朝到21世纪,无论朝代更迭、战火纷飞,田家人始终铭记根在广平。这份执着,让漂泊的游子最终找到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