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日的铁帽子王众生相
1912年2月12日,紫禁城养心殿内,隆裕太后颤抖着在退位诏书上盖下玉玺,身旁6岁的溥仪懵懂地看着太后泪如雨下。这一幕宣告了延续268年的大清王朝正式落幕。据溥仪在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描述,年幼的他虽不理解退位的含义,但被太后悲恸的情绪感染,也跟着嚎啕大哭了一整天。 这场剧变不仅终结了爱新觉罗氏的统治,更让与皇室命运相连的十二家铁帽子王面临特权崩塌的危机。这些世袭罔替的王爵包括: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面对王朝末日,这些贵族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激烈反对派:溥伟与善耆的复辟梦 末代恭亲王溥伟堪称最顽固的保皇派。作为恭亲王奕?之孙(奕?曾助慈禧铲除顾命八大臣),他联合肃亲王善耆等人组建宗社党,甚至策划暗杀袁世凯。1912年1月,同盟会成员彭家珍用炸弹刺杀宗社党核心良弼,导致这个保皇集团土崩瓦解——良弼临终哀叹炸我者英雄也,大清将亡矣,溥伟则仓皇逃往京郊躲藏。 善耆的曲线救国更为荒诞。这位曾救过汪精卫的开明派亲王,竟将女儿川岛芳子送给日本浪人川岛浪速作养女。清亡后,他两次策划满蒙独立运动,甚至妄图借助日本力量复辟,最终在1922年郁郁而终。溥伟则沦为日本人的政治棋子,1936年病逝于大连旅社时,已是穷困潦倒。 唯一赞成者:贪官奕劻的生意经 在一众王公中,庆亲王奕劻堪称异类。这个靠巴结慈禧上位的巨贪(在汇丰银行存款达713万英镑,相当于当时3500套英国别墅),收了袁世凯200万两白银后,竟成为力主退位的皇室代言人。溥仪后来痛斥: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这位庆氏公司老板死后,溥仪本想赐予谬丑恶谥,最终勉强给了个中性的密字。 沉默的大多数:从摄政王到败家子 溥仪生父醇亲王载沣的沉默最耐人寻味。这位曾执掌朝政的摄政王,退位时未发一言,建国后更拒绝参与伪满洲国,被周恩来赞为爱国者。其余王公则各怀心思:礼亲王世铎等老牌贵族被暗杀吓破胆;郑亲王昭煦等未成年继承人不谙世事;顺承郡王讷勒赫早已败光家产,连王府都卖给了张作霖。 历史的洪流终究不可阻挡。当彭家珍的炸弹炸碎保皇派幻想时,这些曾显赫一时的铁帽子王们,或逃窜、或沉默、或投机,用各自的方式见证了封建帝制的终结。正如良弼遗言所预示的,属于他们的时代,终究随着紫禁城的落日一同沉入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