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定国歼灭了十余万敌军,杀死了两名清军的王爵将领。桂林、衡阳的两次胜利,是南明抗清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也开启了抗清的新局面。
矢志不移、病死疆场
桂林、衡阳的胜利带来的大好形势,不久即被孙可望所破坏。李定国的战功,使孙可望大为嫉妒,在部将的怂恿下,他决定亲自到前线,想打个漂亮仗来提高声望。
孙可望到了湖南,派人让李定国到沅州见他,当时有消息说,孙可望想把李定国扣留起来。为了避免与孙可望发生冲突,李定国将大部分兵力留在湖南,自己率领部分兵马到两广一代继续和清军作战。
顺治十年(1653年),李定国进攻肇庆和桂林失手,就采取逐步发展的打法。他先攻打两广交界地区的一些小州县,然后积蓄力量围攻广州。清军镇守广州的主将是明朝降将、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
后来,清军又从南京调兵支援,兵力占了优势。这年十二月,李定国与清军在新会附近接火,李定国部遭到夹击。为保存实力,退回南宁。
顺治十二年五月,刘文秀率六万军队,从四川出三峡,进攻湖南常德,在兵分两路攻打岳阳和武昌,但都没有成功,只得退守贵阳。
几次战事失利,西南地区的抗清形势不断恶化。顺治十三年,李定国护卫永历帝前往昆明,因护驾有功,被封为晋王。而这时的孙可望野心越来越大,一心想要除掉李定国。
为了停止分裂,李定国、刘文秀派人到贵阳进行劝说,并于顺治十四年,将孙可望留在昆明的家小送到贵阳。但孙可望并不领情,反而以十四万大军杀向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