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生了一幕令人难忘的场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突然拍案而起,这位常年头裹白毛巾、身穿粗布衣的农民干部,毫不客气地指着张春桥怒斥:想把我赶出政治局?你还不够格!在高层政治会议上如此直白的当面指责,实属罕见。
陈永贵的政治生涯堪称传奇。1960年还是山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凭借带领村民战天斗地的突出成绩,在1964年获得毛主席的赏识。此后短短时间内,这位42岁才开始识字的农民干部,竟在1974年跻身中央政治局,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即便身居高位,他依然保持着朴实的农民作风,总是那身标志性的白毛巾、粗布衣、黑布鞋打扮。
而张春桥则是另一番形象。这位1937年就投身革命的老资格,长期从事宣传工作,在特殊时期担任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掌控着《解放军报》等重要媒体。论资历和学识,他确实有理由轻视这位泥腿子出身的同僚。事实上,包括江青、王洪文、姚文元在内的四人帮成员,都对陈永贵充满不屑,常常故意冷落或刁难他。
双方的分歧不仅源于个人恩怨,更有着深层的政治理念差异。陈永贵对党和领袖怀有真挚感情,而四人帮则更多是出于权力欲望。这种矛盾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尤为明显。当四人帮试图将大寨树为运动典型时,陈永贵明确表示:大寨要搞自己的运动,绝不能耽误生产。他甚至在政治局会议上直接反驳姚文元:大寨增产和批林批孔毫无关系!
在对待周恩来总理的态度上,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陈永贵对周总理充满敬仰,在总理抱病作报告时,他总是激动地起立鼓掌。而张春桥则对总理心怀不满,每次都用阴冷的眼神盯着陈永贵的举动。1975年的一次人事讨论中,当张春桥提名亲信担任要职时,陈永贵带头反对:这人爱搞小动作,不适合领导岗位。恼羞成怒的张春桥含沙射影地讽刺陈永贵拍手也要让别人知道。
这句话彻底激怒了陈永贵。他猛地站起来,怒目圆睁地指着张春桥:你什么意思?把话说清楚!我也是政治局委员,难道没有发言权?想排挤我,你还不够资格!这番掷地有声的质问让能言善辩的张春桥一时语塞,会议不欢而散。事后,不少政治局委员都私下向陈永贵表示钦佩。
1976年10月6日,当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传来时,陈永贵再次展现了他的率真性格——他激动地站起来,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内心的喜悦。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一位农民政治家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