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转移:1948年外滩的秘密行动
1948年12月1日,上海外滩码头上演了一幕令人震惊的场景。在荷枪实弹的军警严密监视下,数百名挑夫正汗流浃背地将一个个沉重的木箱搬上海星号货轮。这些木箱里装着的,是当时中国国库的黄金储备。第二天,英国《字林西报》就爆出独家新闻:中国国库黄金正被秘密运往台湾。
据史料记载,仅海星号这一趟就运走了260万两黄金和400万银元。而这仅仅是开始,此后国民党政府又通过海陆空各种渠道,将难以计数的黄金、银元、珠宝、古董等珍贵文物运往台湾。这些财富,相当于当时中国数年的财政收入。
惊人的家族财富
1935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上海进行公益募捐调查时,意外揭开了国民党高层惊人的财富面纱。他在日记中写道:国民政府要人的财产大多秘而不宣。经调查,仅在上海一地,蒋介石的房产、地产价值130万元,其他不动产约1000万元;宋美龄的不动产和动产合计约3500万元......这意味着,仅在上海,蒋宋夫妇就拥有4630万元的巨额资产。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国银行总裁张嘉璈的档案中保存着一份日本特务机关的秘密调查报告。这份现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档案显示:1939年10月,蒋介石在外国银行的存款高达6639万元,宋美龄3094万元,宋子文5230万元,孔祥熙5214万元。按当时汇率计算,仅蒋宋夫妇的外币存款就达1186万美元。
财富与民生的巨大反差
1939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日军相继攻占南昌、庐山、汕头,对重庆实施狂轰滥炸,全国军民正在浴血奋战。而就在这样的国难当头,国民党高层却在外国银行存有巨额资金。
以当时的物价计算,这些钱可以购买2.4亿斤大米或3200万斤牛肉。这些粮食足以养活数百万饥民,或为前线将士提供充足的军粮补给。但现实是,这些财富只是静静地躺在外国银行的账户里。
财富来源之谜
国民党高官们是如何积累如此惊人的财富的?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显示,作为国家元首的蒋介石月薪为800大洋,加上出差补贴,年收入也不足万元。按此计算,要积攒近万年的薪水才能达到他们在外国银行的存款数额。
显然,这些财富并非来自合法收入。档案显示,在汇丰、花旗等外国银行中,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存款占当时全国存款总额的3.9%,政府预算收入的3.2%,外汇储备的12%。这种财富积累模式,印证了中国古代升官发财的官场逻辑。
两种执政理念的鲜明对比
与国民党高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领导人的清廉作风。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保存的档案显示,1924年毛泽东的月薪仅为120大洋,相当于助教水平。建国后,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主动要求将工资从610元降为408.48元,这个标准一直保持到他去世。
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回忆,主席的工资经常入不敷出:每月要支付党费、房租、子女学费、亲属生活费等各种开支,有时连请客都只能吃炸酱面。他常说:如果我在生活上不检点,随便吃、用、拿了国家和人民的东西,那部长们、省长们就都可以这样做了。
历史的选择
1975年蒋介石去世时,给儿子蒋经国留下了3600万美元的遗产。而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留给子女的只有几百本书和500元存款,却为中国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政权的兴衰,往往与其领导人的廉洁程度密切相关。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与其高层腐败有着必然联系;而共产党的胜利,则与其领导人的清正廉洁密不可分。历史最终给出了最公正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