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江苏常州出了一位传奇学者陈济。这位自幼聪慧过人的读书人,记忆力惊人,博览群书,上至经史子集,下至百家杂说,无不精通,因此被时人亲切地称为两脚书橱。
陈济对书籍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据传,年轻时父亲让他去钱塘、会稽一带经商,他竟将经商所得全部用来买书,气得老父亲七窍生烟。这个有趣的故事,生动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济的博学多才最终得到朝廷赏识。当时正值永乐皇帝朱棣准备编纂一部包罗万象的巨著《永乐大典》,急需博学之士。令人惊讶的是,陈济以布衣之身被破格任命为都总裁,连当时的著名学者曾蓕等人都要给他当副手,足见朝廷对其学识的认可。
在编纂过程中,陈济与姚广孝、胡广等大学者密切合作,制定了严谨的编纂体例。他带领两千多名学者日夜工作,每当遇到疑难问题,大家都会向他请教。令人称奇的是,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从不需要思考时间。
《永乐大典》完成后,陈济因功被授予右赞善之职。虽然功成名就,但他始终保持谦逊低调的作风。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先后辅佐皇太子朱高炽和多位皇太孙,负责各类典籍的编纂工作,深受皇室器重。
永乐二十二年,这位大学者因中风去世,享年六十二岁。陈济一生淡泊名利,虽位居高官,却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住在简陋的茅草屋里,认为房屋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足够了。他常说:知识就像粮食和布匹一样,都是国家和社会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至今仍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