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最终走向崩溃,有非常复杂的原因,其中其财政的破产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而拖垮明朝财政的,除了冗官、藩王、灾荒这些老大难问题之外,为了抗御关外满人、不得不重金打造关宁防线,从而持续加征的所谓“辽饷”,无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这些额外的税收最终都被转嫁给了底层穷苦农夫,由此导致的民变蜂起彻底耗尽了明朝得最后一丝元气。
而辽饷历年加收的数量虽然有所起伏,但大多数时候都超过了每年四百万两白银,这样海量的资金当然不是全部用来给前线官兵发饷,但至少关宁军的普通兵卒薪资之高,绝对是明朝历史上空前的。他们每月的收入理论上都在二两银子以上,当然按照此时的传统,各级军将都要从中分润一点,但各种明人笔记中都可以证实,底层士兵手头现银真的不少。那么关宁军是此时世界范围内收入最高的军队吗?这样海量的投入让他们的战斗力上升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了吗?
答案都是否定的。至少与同时期欧洲的精锐部队相比,关宁军薪资还真不算高。就以著名的西班牙军团士兵为例,他们以坚不可摧的西班牙方阵横扫欧洲,号称是此时最强的步兵。普通的西班牙火铳手或长矛手,月入折合白银3--4两之间,作战时的补贴和赏赐还不算。而德意志的佣兵们月收入则是2--3个银币,这种29.3克重的银币折合成纯银似乎与关宁军差不多,但实际上差距明显。
这是因为明朝的边军除了受到上级的盘剥之外,还不得不忍受高得离谱的粮食价格。朝廷征法的海量白银发送到辽镇后,很快造成了那里的通货膨胀,特别是粮价一路飞升,从区区几钱一石上涨到四两,最后更是卖到了八两一石的天价。官兵们到手的饷银最多能买几十斤粮食,自己吃饱勉强够,家里人都得饿肚子。这还是建立在饷银足额发放的情况下,遇上克扣就更无以为继了。
而操纵物价的,则是从京师到辽镇的各级官员,以及中上级军官们,这个利益集团从中大发横财,让基层军民苦不堪言。数百万辽饷的花费并没有提升关宁军的战斗力,反而让吃得盆满钵满的将领们变得怯战畏战起来,完全失去了与清军野战的勇气和能力。对比同时期的欧洲军队,明军不仅在战斗力上,在后勤和编组训练、战术思想上,差距都非常明显。